[发明专利]一种油泥水热处理分离回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5592.8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8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仝坤;张哲娜;谢加才;李慧敏;张娜娜;谢水祥;周龙涛;张明栋;李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10G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姚亮;任默闻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泥 热处理 分离 回收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泥水热处理分离回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水热反应器、闪蒸冷凝罐、油水分离器;水热反应器设有物料入口、卸料口、气体出口,水热反应器的卸料口位于水热反应器下部、水热反应器的气体出口位于水热反应器上部;闪蒸冷凝罐设有物料入口、液体出口、气体出口;闪蒸冷凝罐的液体出口位于闪蒸冷凝罐下部、闪蒸冷凝罐的气体出口位于闪蒸冷凝罐上部;油水分离器设有物料入口、水相出口、油相出口;水热反应器的气体出口与闪蒸冷凝罐的物料入口连接,闪蒸冷凝罐的液体出口与油水分离器的物料入口连接。适用于油泥水热处理分离回收,可有效实现油泥中水、油与固相残渣的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石化工业的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泥水热处理分离回收系统及方法,具体指高含水油泥水热处理气液冷凝、快速分离回收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100℃、0.101MPa以上),将高含水油泥(简称油泥)于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油泥会发生絮体/胶体破解、固体溶解、有机物水解及大分子有机物裂解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从而实现油泥中油、水和泥的分离。此外,油泥水热反应时由于裂解反应的发生会生成大量的小分子有机物,油泥中一部分轻质有机物在高温条件下也会气化,可通过后续装置实现轻质油和裂解气的分离与回收。
高含水油泥水热处理着重于油泥的脱水减量与油品的气化裂解提油,水热反应产生的气体为油泥中挥发的轻质油和水热裂解产生的油气与水蒸汽的混合物,低温冷凝时会有大量的矿物油析出。因此常用的市政油泥水热处理工艺不能满足含油油泥水热处理的工艺要求,尤其是气液的分离和回收。
闪蒸罐是一种常用的气液分离和能量回收的化工设备。通过降低凝结水压力的方式,使得部分高温凝结水迅速汽化,达到气液分离的目的,且分离的蒸汽可以回用进行能量回收。水热处理后的市政油泥常直接卸入闪蒸罐实现快速降温并将蒸汽回用到水热系统内。但此种方法应用到含油油泥时蒸汽携带油、不凝气、冷却水等重新回到系统中,会增加后续处理的负荷,同时油气回收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含水油泥的油泥水热处理分离回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及方法可实现油泥水热处理气液冷凝、快速分离回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泥水热处理分离回收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水热反应器、闪蒸冷凝罐、油水分离器;
水热反应器设有物料入口、卸料口、气体出口,其中,水热反应器的卸料口位于水热反应器下部、水热反应器的气体出口位于水热反应器上部;水热反应器为能够实现水热反应的装置,水热反应器的物料入口用于向水热反应器中投放待处理的油泥,热反应器的卸料口用于将反应后水热反应器中的残余油泥排出,热反应器的气体出口用于将水热反应器中的气体排出;
闪蒸冷凝罐(可以实现闪蒸以及冷凝功能的罐)设有物料入口、液体出口、气体出口;其中,闪蒸冷凝罐的液体出口位于闪蒸冷凝罐下部、闪蒸冷凝罐的气体出口位于闪蒸冷凝罐上部;闪蒸冷凝罐的物料入口用于向闪蒸冷凝罐中通入待冷凝的气体,闪蒸冷凝罐的液体出口用于将冷凝后得到的液相排出,闪蒸冷凝罐的气体出口用于将冷凝后未液化的气体排出;
油水分离器设有物料入口、水相出口、油相出口;油水分离器的物料入口用于向闪蒸冷凝罐中通入油水混合物,油水分离器的水相出口用于将油水分离后的水相排出,油水分离器的油相出口用于将油水分离后的油相排出。
水热反应器的气体出口与闪蒸冷凝罐的物料入口连接,闪蒸冷凝罐的液体出口与油水分离器的物料入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55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