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震装置锁定状态监测装置、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5626.3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4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曼生;马伯涛;葛家琪;管志忠;张玲;宋毛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8B21/18;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刘湘舟;宋元松 |
地址: | 1001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震 装置 锁定 状态 监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震装置锁定状态监测装置、系统及方法,监测装置包括防震上板、防震下板、锁定销轴以及监测电路模块;防震上板上设有锁定上块;防震下板上设有锁定下块;锁定下块内为中空结构;锁定下块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激光光电传感器;监测电路模块通过数据线分别与锁定下块两侧壁上的激光光电传感器连接;锁定销轴可滑动设置于中空结构内,并伸入锁定上块内;当锁定销轴处于锁定下块两侧壁的激光光电传感器之间时,监测电路模块判断为解锁状态;当锁定销轴脱离锁定下块两侧壁的激光光电传感器,监测电路模块判断为锁定状态;采用上述方案,实现工作人员能够简单而迅速的判定防震装置中隐蔽安装的锁定装置处于锁定或者解锁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震装置锁定状态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震装置锁定状态监测装置、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的博物馆,60%以上处在强震多发地震带上,存在突发地震下大规模损毁的风险。2008年5.12汶川地震,2700余件馆藏文物损毁。为改善博物馆文物的防震保护现状,近几年我国博物馆大量配置文物防震装置,以减轻文物在地震时的振动效应,使文物达到免遭破坏的目的。
为保证参观人员、工作人员无法推动展柜,同时在地震作用下使防震装置进入工作状态,需要在防震装置中设置一种锁定装置。目前技术无法实时了解文物防震保护装置的工作状态,若要确定每一个文物防震装置是否处于锁定状态,需要专门人员打开文物防震保护装置的外壳,并逐一检查方能确定是否处于锁定状态,以保证防震装置的锁定装置在非地震时处于锁定状态,地震来临时迅速解锁,进入工作状态,从而保证文物的安全性;并且,当个别文物防震保护装置锁定系统意外打开后,博物馆管理维护人员无法实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只能依靠装置定期巡检来发现,滞后性非常明显,在此滞后时间区间里,很可能在日程展览中由于防震装置锁定系统打开而发生文物损坏事故。
基于上述防震装置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防震装置锁定状态监测装置、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博物馆防震装置中无法实时了解文物防震保护装置工作状态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震装置锁定状态监测装置,包括防震上板、防震下板、锁定销轴以及监测电路模块;防震上板上设有锁定上块;防震下板上设有锁定下块;锁定下块内为中空结构;锁定下块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激光光电传感器;监测电路模块通过数据线分别与锁定下块两侧壁上的激光光电传感器连接;锁定销轴可滑动设置于中空结构内,并伸入锁定上块内;当锁定销轴脱离锁定上块时,锁定销轴处于锁定下块两侧壁的激光光电传感器之间,以阻断两个激光光电传感器连通,从而使监测电路模块判断为解锁状态;当锁定销轴处于锁定上块内时,锁定销轴脱离锁定下块两侧壁的激光光电传感器,以使两个激光光电传感器连通,从而使监测电路模块判断为锁定状态。
进一步地,锁定上块内设有销轴孔;锁定销轴一端通过销头部可滑动设置于中空结构内,锁定销轴另一端通过锥形头伸入销轴孔内;当锥形头的下边缘伸入销轴孔内时,锁定下块两侧壁的激光光电传感器连通,监测电路模块连通并处于锁定状态;当锥形头的下边缘脱离销轴孔时,锁定销轴处于锁定下块两侧壁的激光光电传感器之间,以阻断两个激光光电传感器连通,监测电路模块断开并处于解锁状态。
进一步地,锁定下块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开孔;激光光电传感器分别设置于锁定下块两侧壁的开孔内,并且两侧激光光电传感器处于同一平面上;当锁定销轴处于两侧激光光电传感器之间时,锁定销轴正好遮挡住两侧激光光电传感器发出的激光,以阻断两个激光光电传感器连通;当锁定销轴伸入锁定上块内时,两侧激光光电传感器处于连通状态。
进一步地,锁定下块顶部设有通孔;锁定销轴通过销头部穿过通孔并伸入销轴孔内,以限制防震上板和防震下板之间的水平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56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