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燃机冷却循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5816.5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3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高腾麟;朱昌吉;徐小俊;贾江峰;朱延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G5/00 | 分类号: | F02G5/00;F01K23/02;F01K11/00;F01C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李浩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杆膨胀机 冷却循环系统 转速控制阀 内燃机 进气口 内燃机技术领域 内燃机底座 饱和蒸汽 压力损坏 直接输送 电磁阀 集油池 冷凝器 发电机 两组 热功 发电量 冷却 散发 转换 | ||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燃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一带集油池的内燃机底座,所述螺杆膨胀机有两组,分别为一号螺杆膨胀机和二号螺杆膨胀机,且一号螺杆膨胀机和二号螺杆膨胀机的进气口端均设置有转速控制阀和一号电磁阀,两个转速控制阀分别用于控制一号螺杆膨胀机和二号螺杆膨胀机的转速。实现了一号螺杆膨胀机和二号螺杆膨胀机可以在最佳的压力下进行热功转换,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减少热量的散发,同时进一步提高发电机的相对转速,提高发电量,同时通过将饱和蒸汽直接输送到冷凝器内进行冷却,避免过高的压力损坏一号螺杆膨胀机和二号螺杆膨胀机,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燃机冷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内燃机的运行效率约为40-46%;其中所产生的大部分热量被内燃机运行过程中的排出废气和冷却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水带走,该冷却水带走的热量约占燃料总热量的10-22%。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项专利关于一种内燃机冷却循环系统,如申请号为2011201301173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内燃机冷却循环装置,包括底座油池、带水冷却通道的水分配器与带油冷却通道的分油器,该水冷却通道与油冷却通道设置在螺杆膨胀机出口端的蒸发器中,该蒸发器与螺杆膨胀机之间设有冷凝器,螺杆膨胀机入口端设有转速控制阀,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依次设有工质泵与单向阀,单向阀流向与油冷却通道、水冷却通道流向相反。
现有技术所公开的一种内燃机冷却循环系统,可以回收一部分的热量进行发电,但是,使用一个螺杆膨胀机进行热功转换时,由于螺杆膨胀机只能适用于中、低压范围,承压一般不超过3MPa、温度不超过250℃,因使用工作间隙密封气体,目前只有流量大于0.2m3/min时,螺杆膨胀机才具有优越的热功转换性能,导致当蒸发器内饱和蒸汽的压力过大时,一台螺杆膨胀机无法充分的进行热功转换,且高压容易使得螺杆膨胀机损坏,可靠性较低,使得该现有技术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冷却循环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燃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一带集油池的内燃机底座,该底座上设有固定部件与运动部件,该运动部件设有分油器,该分油器中的润滑油进入各个运动部件进行润滑与冷却后,经油冷却通道回流至所述分油器;该固定部件设有水分配器,该水分配器中的冷却水进入各个固定部件进行冷却后,经水冷却通道,回流至所述水分配器;所述油冷却通道和所述水冷却通道均设置在蒸发器中,所述蒸发器的蒸汽出口端连通在螺杆膨胀机的进气口上,所述螺杆膨胀机的排气口连通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的进液口连通。
所述螺杆膨胀机有两组,分别为一号螺杆膨胀机和二号螺杆膨胀机,且一号螺杆膨胀机和二号螺杆膨胀机的进气口端均设置有转速控制阀和一号电磁阀,两个转速控制阀分别用于控制一号螺杆膨胀机和二号螺杆膨胀机的转速,一号电磁阀用于将蒸发器中的蒸汽分配到一号螺杆膨胀机和二号螺杆膨胀机。
优选的,所述一号螺杆膨胀机同轴固定连接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机体固定连接在二号螺杆膨胀机的输出轴上,发电机安装在一号螺杆膨胀机和二号螺杆膨胀机之间,一号螺杆膨胀机通过联轴器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力,为外部的用电设备或蓄电池供电,二号螺杆膨胀机的输出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发电机的机体上,并与发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布置,二号螺杆膨胀机在转动时带动发电机的机体与发电机的输出轴反向转动,从而进一步提高发电机的相对转速,提高发电量。
优选的,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依次设有工质泵与单向阀,且所述油冷却通道和水冷却通道与单向阀的流向相反,工质泵将工质充入蒸发器内,工质进入蒸发器后,吸收润滑油和冷却水中的高温,产生饱和蒸汽,该饱和蒸汽进入一号螺杆膨胀机和二号螺杆膨胀机内进行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58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