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桥梁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6365.7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0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袁鹏飞;万丽娟;常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E01D10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桥梁 加固 体系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桥梁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体系包括可移动转向块、垫板、内螺旋套筒、主螺杆、连接件、纵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光滑套筒,可移动转向块预留有钢束转向孔道,预应力钢束穿过钢束转向孔道锚固在待加固主梁上,垫板上预设有推力轴承、铰接接头和螺杆,主螺杆的顶部焊有齿轮,施工时只需将齿轮通过链条与电动机相连,电动机拉动齿轮带动主螺杆转动,从而推动可移动转向块与内螺旋套筒整体移动,推动预应力钢束伸长,从而实现体外预应力的张拉,对待加固主梁施加预应力作用,起到加固桥梁的效果。本发明体系施工方法简便、安全,施工器具简单,尤其适用于梁端没有张拉空间的桥梁的维修加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桥梁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也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为确保交通运输正常的运营,必须加强对交通设施的维修和养护。近2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量不断地增加,桥梁负荷日益加重,故普遍存在桥梁承载力不足的情况,再加上桥梁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大气腐蚀、温度、湿度变化)下,桥梁不断老化、破损,问题比较严重。桥梁是确保交通畅通的咽喉,其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更是沟通全线的关键,因此在新建桥梁的同时,对原有桥梁的维修和技术改造,尤其是通过加固补强的方法来恢复、提高其承载力,便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目前工程上常用的桥梁加固方法主要有:增大截面法、外包钢法、外部粘钢加固法、喷射混凝土技术、粘贴复合材料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主要用于梁式桥(包括简支梁、悬臂梁、连续体系梁桥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超限的结构,通过对旧桥施加体外预应力,能够达到减少或消除裂缝,减小梁体下挠,改善结构各截面应力状态的目的。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的优点主要有:
(1)在自重增加很小的情况下可大幅度改善和调整原结构的受力状况,提高结构刚度、抗裂性;
(2)由于自重增加小,故对墩台及基础受力状况影响很小,可节省对墩台及基础的加固,节省加固投资;
(3)可在不限制通车营运的情况下进行加固施工,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4)预应力加固后可使预应力永远保留,也可将预应力卸除。
因此,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法既适用于通行重车时的临时加固,也可作为提高桥梁承载力的永久加固措施。
体外预应力结构技术是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与体内预应力即传统的布置于混凝土截面内的有粘结或无粘结预应力结构技术相对应。钢束仅在锚固区域设置在结构本体内,转向块可设在结构体内或体外。在体外预应力结构中,预应力筋必须通过转向块改变方向,从而形成预应力曲线配筋。传统的转向块的功能主要是传递体外束产生的水平和垂直横向力。相反,若是通过移动转向块来对体外束施加荷载,也可以实现体外预应力的施加。
传统的预应力转向快是完全固定的,预应力钢束的偏心在转向块安装完成后就不可调节了,但是,体外预应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损失,传统的预应力转向快,不能调整预应力钢束的偏心,从而无法调整预应力束的线形,因此也就不能调整体外预应力对结构的作用。
目前,体外预应力结构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由于自然灾害或其他一些因素,体外束有时需重新张拉、修复或更换。传统的体外束的重新张拉或是更换,其施工工艺都较为复杂,并且比较危险,因此在施工前都要对原体外束进行检查,并进行详尽的工程分析和设计,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工程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桥梁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63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双曲拱桥拱上建筑的改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减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