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铝基覆铜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6566.7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6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利;郑科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安国纪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L13/00;C08K13/04;C08K7/08;C08K3/22;C08K5/5435;C09J163/00;C09J11/04;C09K5/14;B32B15/20;B32B7/12;B32B15/01;B32B7/08;B32B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胡美强;倪丽红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树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铝基覆 铜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铝基覆铜板。该组合物包括下述组分:固态环氧树脂、液态环氧树脂、增韧剂、固化剂、固化促进剂、无机填料、溶剂、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双酚A聚醚酯嵌段环氧树脂聚合物和聚羧酸类聚合物。本发明中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导热性和电绝缘性,采用本发明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制备得到的双面铝基覆铜板,耐热性良好,显著提升了导热性能(导热系数最高可达2.3W/m·K)和电绝缘性能,有效保证了LED产品的安全性并且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铝基覆铜板。
背景技术
随着LED制造技术的成熟,LED发光亮度大幅提高,寿命大幅提高,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使得LED照明广泛普及,成为取代白炽灯等传统光源的主要照明方式。大功率LED的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大约80%的输入电能都转化为热量。由于LED芯片面积小,产生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将导致发光效率急剧下降,寿命也会迅速下降。因而,大功率LED的散热是一个必须解决问题。
铝基覆铜板是由铝板、导热绝缘介质层和导电铜箔制成的复合材料,被用来制作铝基印制电路板。因其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电磁屏蔽性能、机械加工性能等,广泛用于LED照明、大功率电器设备、汽车、电源设备等。
因而,铝基覆铜板也一般作为大功率LED散热的首选材料。现有的LED灯具中一般设有装载LED灯珠和灯珠驱动的两块铝基线路板,随着灯具小型化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将LED灯珠和灯珠驱动安装在一块铝基线路板两面的安装方式。这种安装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既满足了灯具的小型化,又不影响灯具的寿命,堪称是比较理想的安装方式。但是,双面安装会导致铝基覆铜板散热变差,影响LED的使用寿命,而传统的铝基覆铜板一般只适用于单面安装,其耐热性较差,难以满足LED双面安装方式对于导热性能要求。
因此,如何制备得到一种导热性能、电绝缘性能和耐热性能优良的铝基覆铜板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铝基覆铜板散热性能差、耐热性差的缺陷,而提供了一种环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铝基覆铜板。本发明中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导热性和电绝缘性,由其进一步制得的铝基覆铜板热应力高、热导率高、击穿电压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氧树脂组合物,其包括下述组分:固态环氧树脂、液态环氧树脂、增韧剂、固化剂、固化促进剂、无机填料、溶剂、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双酚A聚醚酯液晶嵌段环氧树脂聚合物和聚羧酸类聚合物,其中:
所述双酚A聚醚酯液晶嵌段环氧树脂聚合物厂家为盛哲新材料,型号为SGE4816;
所述聚羧酸类聚合物厂家为盛哲新材料,型号为SGR-003;所述聚羧酸类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500~4000;
“所述固态环氧树脂和所述液态环氧树脂质量之和”与所述四针状氧化锌晶须的质量比为100:(5~20);
“所述固态环氧树脂和所述液态环氧树脂质量之和”与所述双酚A聚醚酯液晶嵌段环氧树脂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00:(3~6);
“所述固态环氧树脂和所述液态环氧树脂质量之和”与所述聚羧酸类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00:(0.3~0.5)。
本发明中,所述固态环氧树脂可为本领域常规的固态环氧树脂,例如双酚A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所述双酚A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的环氧值可为0.20~0.25。
本发明中,所述固态环氧树脂的用量可为本领域常规的用量,例如所述固态环氧树脂与所述液态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4)~(4:1),再例如1:4、2:3、3:2或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安国纪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未经金安国纪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65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