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沉淀池及使用该沉淀池的污水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6663.6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5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郁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信立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1 | 分类号: | B01D21/01;B01D21/24;C02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44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沉淀 使用 污水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沉淀池及使用该沉淀池的污水处理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一个侧壁开设有进水口,沉淀池的另一侧壁开设有溢水口,所述沉淀池的上端面滑移连接有加料箱,所述加料箱内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加料箱底部沿所述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下料口,所述加料箱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开闭所述下料口的挡料板,所述挡料板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加料箱的底部,所述加料箱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挡料板运动的控制组件。本发明通过加料箱在沉淀池本体的上端移动进行自动添加混凝剂,提升效率的同时使得混凝剂能够均匀地添加到污水中,提升污水的混凝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沉淀池及使用该沉淀池的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中沉淀-过滤工艺是一种污水沉淀池传统工艺,多用于污水处理中的深度处理,两种工艺有机结合起来用以稳定去除悬浮物。
沉淀池的功能在于在污水中加入絮凝剂,使得污水中的杂质与絮凝剂进行混合形成污泥,在其重力的作用下沉入沉淀池的底部,若只经过沉淀,通常出水水质无法保证,通常污水经过沉淀后,必须经过过滤处理,才能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传统的沉淀方法一般采用人工添加絮凝剂,费时费力的同时混凝剂无法均匀地添加入沉淀池中,使得污水与絮凝剂无法均匀充分的进行混凝,较轻的杂质漂浮在水面,需将污水再次通入过滤池中进行进一步过滤,降低污水处理效率的同时提升了成本。
因此需要提出一个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沉淀池,其能够对污水均匀地添加混凝剂,使得污水与混凝剂充分的混合,提升其混凝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污水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一个侧壁开设有进水口,沉淀池的另一侧壁开设有溢水口,所述沉淀池的上端面滑移连接有加料箱,所述加料箱内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加料箱底部沿所述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下料口,所述加料箱内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开闭所述下料口的挡料板,所述挡料板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加料箱的底部,所述加料箱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挡料板运动的控制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污水通入沉淀池本体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加料箱在沉淀池本体的上端移动,当加料箱位于沉淀池本体的两端时,挡料板挡住下料口,控制组件控制挡料板进行移动使得下料口打开,使得加料箱内的混凝剂落到沉淀池内,使得混凝剂均匀地撒入污水中,使得污水与混凝剂能够均匀充分的混凝,提高对污水的混凝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料箱侧壁的第一减速电机,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加料箱的内壁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中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于所述加料箱内壁的转动轴,所述连接杆且位于转动轴的上方开设有供所述驱动杆滑动连接的滑动槽,所述连接杆端部设置有与所述转动轴同轴设置的齿环,所述挡料板两端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齿环啮合的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组件驱动加料箱移动时,第一电机带动转动盘转动,使得驱动杆进行圆周运动的同时在滑槽内进行往复滑动,继而带动连接杆以转动轴为圆心进行转动,连接杆带动齿环进行往复转动,最终带动齿条与挡料板进行来回滑动,从而控制下料口进行反复开闭,在保证均匀添加混凝剂的同时,避免对污水中加入过多的混凝剂,产生浪费。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箱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挡料板的两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挡料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的滑动条,所述齿条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条的上表面,所述加料箱位于所述滑台两端的内壁开设有供所述滑动条滑动的定位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信立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信立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66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