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米柜下料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8260.5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1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敏;杨志强;吴祥安;刘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47/01 | 分类号: | A47J47/01;A47J4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文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9 | 代理人: | 刘敏 |
地址: | 528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米柜 出料控制装置 下料结构 通孔 驱动电机 盒盖 米盒 控制按钮 维修难度 自动出料 闭合时 可移动 盖合 转动 驱动 制作 | ||
本发明涉及自动出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米柜下料结构,包括驱动电机、设置在米柜内的米盒和盖合在米盒上的盒盖,还包括与出料控制装置;所述盒盖上设有一放米通孔;所述出料控制装置一端与驱动电机相连接,另一端可移动的挡合在放米通孔下方,本发明公开的米柜下料结构,通过把出料控制装置设置于放米通孔的下方,当需要下米时,只需要通过控制按钮驱动出料控制装置转动,由于该控制机构设置在放米通孔的下方,因此,在开启和闭合时不会受到太大的阻力,可以起到准确下米的作用,而该结构由于可以简化了目前复杂的下料结构,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米柜的制作成本,从而降低了维修难度和使得售价得以下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出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米柜下料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将大米作为主食的家庭来说,一般会一次性购买10斤甚至20斤米放进密封容器内,从而便于日常生活的取米,目前,传统的密封容器,一般是要手动拧开盖子的罐子,当煮饭要取米时,还要用量杯放进罐子测量,较为麻烦。
为让人们家居生活更便捷,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智能米柜,使人们能根据需要输入出米指令控制出米量,米柜根据指令自动下料,但目前,由于下料的结构一般都是比较复杂,通过多部件的配合下料方式会导致控制下米数量不精确,此外,目前的米柜由于下料结构比较复杂,且维修难度大,所以售卖价格比较高昂。
因此,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米柜下料结构实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米柜下料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米柜下料结构,包括驱动电机、设置在米柜内的米盒和盖合在米盒上的盒盖,还包括与出料控制装置;
所述盒盖上设有一放米通孔;
所述出料控制装置一端与驱动电机相连接,另一端可移动的挡合在放米通孔下方,通过把出料控制装置设置于放米通孔的下方,当需要下米时,只需要通过控制按钮驱动出料控制装置转动,由于该控制机构设置在放米通孔的下方,因此,在开启和闭合时不会受到太大的阻力,可以起到准确下米的作用,而该结构由于可以简化了目前复杂的下料结构,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米柜的制作成本,从而降低了维修难度和使得售价得以下降。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和与驱动电机相连接的放米板;
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分别设置在盒盖的两端;
所述放米板设置在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之间;
所述放米板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可移动的在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之间移动,从而对放米通孔的开启与闭合状况进行调节,通过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的设置,使驱动电机驱动放米板移动到对应位置后自动触发第一微动开关或第二微动开关,而第一微动开关或第二微动开关再将信号传输给驱动电机控制放米板移动,从而控制放米板的开合状态。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分别与驱动电机、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相连接,通过控制电路板的设置,可以根据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的信号,控制驱动电机正转或反转,从而带动放米板开合,起到自动控制出料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盒盖上设有限位槽,所述放米板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在限位槽内移动,通过限位槽的设置,使放米板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能精准地触发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从而便捷地控制放米与停止放米。
更进一步的,所述放米板上设有一搅米棒,通过搅米棒的设置,使即使米柜内存储的大米积压成团也能得到快递搅散,然后顺畅地通过放米通孔进入米盒。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米柜内的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旋钮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接,通过控制旋钮的设置,使人们能便捷地根据需要精准地将输入指令传输给控制电路板控制出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中山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82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