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d负载BiCrO3纳米线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8872.4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4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陆嘉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萃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652 | 分类号: | B01J23/6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丹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线 蒸干 合成 甲基吡咯烷酮 静电纺丝设备 静电纺丝法 聚丙烯酰胺 超声分散 持续搅拌 额外负载 合成工艺 燃料电池 溶剂自然 一步制备 氯化钯 马弗炉 喷射器 收集器 传感器 纺丝 放入 铬盐 煅烧 铋盐 喷射 溶解 纤维 环境保护 | ||
本发明提供一种Pd负载BiCrO3纳米线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铋盐、铬盐和聚丙烯酰胺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制得的溶液在静电纺丝设备中进行喷射纺丝,喷射器与收集器之间的距离为15‑30cm,电压为15‑25KV;得到的纤维超声分散到含有氯化钯的水溶液中,并持续搅拌直至溶剂自然蒸干;将蒸干后的残留物放入650~700℃马弗炉中煅烧4~6小时,得到产物。本发明合成工艺简单,静电纺丝法一步制备Pd负载BiCrO3纳米线,无需额外负载载体,可广泛用于环境保护、传感器、燃料电池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Pd负载BiCrO3纳米线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环境保护、燃料电池、化学合成等许多领域催化剂扮演重要角色。氯化钯以及氯化钯-氯化铜体系是性能优异的催化体系,应用于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污染物催化氧化、偶联反应催化等。考虑到钯价格昂贵,通常将催化剂活性成分负载到微米或纳米的氧化铝、氧化钛、活性炭等载体上提高利用效率。复合氧化物BiCrO3材料对CO气体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将BiCrO3制成一维纤维结构,负载Pd后可以直接实现催化装置的孔隙填充,用于CO气体催化氧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d负载BiCrO3纳米线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铋盐、铬盐和聚丙烯酰胺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制得的溶液在静电纺丝设备中进行喷射纺丝,喷射器与收集器之间的距离为15-30cm,电压为15-25KV;得到的纤维超声分散到含有氯化钯的水溶液中,并持续搅拌直至溶剂自然蒸干;将蒸干后的残留物放入650~700℃马弗炉中煅烧4~6小时,得到产物。
所述铋盐包括硝酸铋、氯化铋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浓度为0.05~0.1mol/L,铬盐包括硝酸铬、氯化铬中的一种,摩尔量与铋盐相同,聚丙烯酰胺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浓度为60~80g/L。
所述水溶液中氯化钯浓度为0.5~2gL-1,分散在水溶液中纤维沉淀载体质量为氯化钯总质量5~10倍。
本发明合成工艺简单,静电纺丝法一步制备Pd负载BiCrO3纳米线,无需额外负载载体,可广泛用于环境保护、传感器、燃料电池等领域。
本发明的内容和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前面叙述的本发明仅仅简要地或只涉及本发明的特定部分,本发明的特征可能比在此公开的内容涉及的更多。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该包括在不同部分中所体现的所有内容的组合,以及各种不背离本发明的替换和修饰,并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合成Pd负载BiCrO3纳米线的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0.05mol/L硝酸铋、0.05mol/L硝酸铬和60~80g/L聚丙烯酰胺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制得的溶液在静电纺丝设备中进行喷射纺丝,喷射器与收集器之间的距离为15cm,电压为15KV;得到的纤维5gL-1超声分散到含有0.5gL-1氯化钯的水溶液中,并持续搅拌直至溶剂自然蒸干;将蒸干后的残留物放入650℃马弗炉中煅烧5小时,得到产物Pd负载BiCrO3纳米线。一氧化碳常温催化氧化反应在常压固定床微型反应器(内径为8毫米)中进行性能评价。所用原料气组成为:CO:5-50ppm,其余为空气,空速为30000mL/(gh)。原料气体直接经过催化剂床层。测试结果表明,使用本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在常温转化率99%+。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萃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萃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88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