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仙台病毒快速标记及示踪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9315.4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1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郑斌;明东;王树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04;G01N21/64;C12R1/93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小艳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仙台病毒 发光分子 诱导 侵染 示踪 快速标记 激光共聚焦成像 荧光标记物 病毒活性 单个细胞 分析系统 光学性质 宿主细胞 静电 多目标 病毒 全程 群体 全局 研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仙台病毒快速标记及示踪方法。该方法以聚集诱导发光分子作为荧光标记物,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实现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对仙台病毒的标记。通过激光共聚焦成像分析系统,可以实现对仙台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侵染过程的全程示踪。该标记方法简单高效,对病毒活性影响小,能够充分反映病毒在单个细胞内的群体动态侵染行为。结合聚集诱导发光分子优异的光学性质,我们建立了一种多目标的,实时的,长时间的仙台病毒的示踪方法,对全局地,高效地研究仙台病毒侵染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病毒学和生物科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仙台病毒快速标记及示踪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毒性疾病的传播,深刻认识病毒感染宿主等传播过程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对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动态过程及机制的诠释,将为认识病毒致病机制及防治病毒性疾病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非常复杂,往往包含许多阶段、多种途径并涉及不同亚细胞结构。单病毒示踪技术主要利用荧光显微镜实时动态成像,监测病毒的侵染路径和动态行为或病毒的组分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
迄今为止,最广泛采用的病毒标记材料包括荧光蛋白,化学染料和量子点。然而,荧光蛋白基因整合到病毒基因组中通常会影响病毒的遗传稳定性和感染性。传统荧光分子如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直接标记通常亮度不足且易于光漂白。量子点必须通过共价或非共价反应与病毒缀合,步骤繁琐且标记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实时动态可视化的仙台病毒示踪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仙台病毒快速标记及示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聚集诱导发光分子,进行仙台病毒标记;
2)利用多功能酶标仪对仙台病毒标记结果进行检测;
3)利用激光共聚焦成像分析系统为成像仪器,对仙台病毒在活细胞内的侵染行为进行监控。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利用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仙台病毒快速标记方法:
1)取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的分子正四苯基乙烯(TPE)10-4~10-6μM;
2)以50~60瓦的功率超声20~30分钟;
3)12,000~13,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取上清5~10微升;
4)取一无菌的0.2毫升的离心管,加入5~10微升纯化后的仙台病毒和5~10微升正四苯基乙烯上清并充分混匀,使正四苯基乙烯吸附在仙台病毒表面。
2.聚集诱导发光分子标记的仙台病毒感染HEK 293细胞的方法如下:
1)将状态良好的HEK 293细胞接种到15毫米玻底培养皿中,待细胞密度50%;
2)取一无菌的1.5毫升离心管,加入聚集诱导发光分子标记的仙台病毒5~10微升用无血清培养基DMEM稀释至1毫升;
3)将步骤2)的溶液全部加入至15毫米玻底培养皿的HEK 293细胞中;
4)放在60X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93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