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筏板式基坑水位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9502.2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4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赵本超;祝捷;朱方建;杨华;高宝俭;应兆兵;陈二平;钱艺柏;田小青;钱晗;徐鑫;王树人;杨钦;陈源源;刘永林;邢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同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董慧婷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水位 筏板式 建筑体 建筑技术领域 安全稳定 潜水泵 深基坑 井水 水位 建造 降水 施工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到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筏板式基坑水位控制方法。该基于BIM技术的筏板式基坑水位控制方法能够合理控制降水井水面的高度,在保证建筑体安全稳定的施工前提下,尽可能少的减少潜水泵的工作时间,节省了能量。总之,该基于BIM技术的筏板式基坑水位控制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合理的控制深基坑中的水位,确保建筑体有效建造,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筏板式基坑水位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技术领域,为了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尽可能使用增大建筑空间,建筑体多是从深基坑内开始建筑,深基坑由于下挖的较深,当深基坑底部低于自然水位线时,就会有水渗出,水的存在,会使得建筑体受到较大的浮力,影响到建筑体的稳定性和质量,所以在深基坑内建造建筑体之间,目前,都是通过降水井将深基坑内的渗水排出去,降水井内的水排出需要潜水泵工作,常见的降水井内降水井水面的控制无法确定,多数是靠潜水泵不停工作,这样就增加了潜水泵的工时间,浪费了能源。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筏板式基坑水位控制方法,该基于BIM技术的筏板式基坑水位控制方法能够合理控制降水井水面的高度,在保证建筑体安全稳定的施工前提下,尽可能少的减少潜水泵的工作时间,节省了能量。总之,该基于BIM技术的筏板式基坑水位控制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合理的控制深基坑中的水位,确保建筑体有效建造,适合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筏板式基坑水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1)、在向地面内的深基坑中,使用建筑材料建造建筑体之前,通过降水井内的潜水泵将降水井内的水通过排水管排出,通过降水井底部的压力传感器来确定降水井水面,使得降水井水面低于深基坑底面两米;
(2)、接着在深基坑底面上使用建筑材料建造建筑体,在此过程中,降水井水面可以从低于深基坑底面两米处逐渐升高,降水井水面的升高高度为建造建筑体所使用建筑材料的体积除以深基坑底面所得的商值;
(3)、降水井水面从低于深基坑底面两米处升高,当升高到自然水位线时,潜水泵就可以停止工作,降水井内的潜水泵和压力传感器就可以取出,将降水井填埋,完成筏板式基坑水位控制。
优选的所述建筑体(4)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筏板式基坑水位控制方法,该基于BIM技术的筏板式基坑水位控制方法能够合理控制降水井水面的高度,在保证建筑体安全稳定的施工前提下,尽可能少的减少潜水泵的工作时间,节省了能量。总之,该基于BIM技术的筏板式基坑水位控制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合理的控制深基坑中的水位,确保建筑体有效建造,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BIM技术的筏板式基坑水位控制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地面;2、深基坑;3、降水井;4、建筑体;5、潜水泵;6、排水管;7、压力传感器;8、自然水位线;9、深基坑底面;10、降水井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筏板式基坑水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1)、在向地面1内的深基坑2中,使用建筑材料建造建筑体4之前,通过降水井3内的潜水泵5将降水井3内的水通过排水管6排出,通过降水井3底部的压力传感器7来确定降水井水面10,使得降水井水面10低于深基坑底面9两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同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同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95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