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混凝土双圆形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9505.6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4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朱鑫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刘凤桐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综合管廊 装配式混凝土 施工 承重 分隔墙 双圆形 预制混凝土构件 中间结构板 地下结构 弧形拱顶 经济效果 膨胀螺栓 生活环境 中层结构 综合管廊 预制件 城市交通 侧墙 拼装 受力 竖向 仰拱 装配 保证 建造 修建 运输 安全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双圆形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该综合管廊主体是由多个预制件组成,包括弧形拱顶、弧形侧墙、仰拱、中间结构板、中层结构板、竖向承重分隔墙、Y形承重分隔墙等预制混凝土构件进行装配建造并通过膨胀螺栓和U型螺栓进行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大幅降低地下结构修建成本,布局合理,既保证功能,又要保证受力,拼装方便,另外还兼顾构件的生产、运输与施工。使各部件的连接更加简单、安全、效率、耐久,适用范围广、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经济效果好,避免了长时间施工对城市交通及生活环境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双圆形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以工厂化生产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构件的装配方法一般有现场后浇叠合层混凝土、钢筋锚固后浇混凝土连接等,钢筋连接可采用套筒灌浆连接、焊接、机械连接及预留孔洞搭接连接等做法。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多以大型地下交通枢纽结合商业设施和停车场、容多种交通形式于一体的地下空间综合体类型呈现。在国际上,日本和欧美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建设处于领先地位,最先倡导并提出地下城市和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化和立体化开发理念。总体看,包含有多种交通方式或多种功能的地下空间综合体许多国家时有出现,尚未见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快速公路、城市地下建筑空间” 城市地下综合体类型。由于结构整体性差、渗漏、裂缝等原因,存在许多影响结构安全及正常使用的隐患和缺陷,逐渐被现浇混凝土结构所取代。但随着当前新兴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引进了许多国外先进技术,本土化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新技术正逐步形成。
目前,地下工程的修建费用仍居高不下,尤其地下综合管廊结构的整体空间布局较难做到合理,既保证功能,又要保证受力,另外还有兼顾构件的生产、运输与施工,在现场连接十分困难。并且干式连接的各层剪力问题比较严重,较难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双圆形地下综合管廊结构,目的是开发一种施工效率高、经济效果好的综合管廊结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双圆形地下综合管廊结构,所述的管廊主体由多个预制件组成,包括弧形拱顶、弧形侧墙一、弧形侧墙二、仰拱、Y形承重分隔墙、中层结构板、中间结构板、竖向承重分隔墙;所述的弧形拱顶的弧形左拱顶的下端部与弧形侧墙一的上端部通过U型螺栓连接,弧形拱顶的弧形右拱顶的下端部与上层的Y形承重分隔墙的一个上端部通过U型螺栓连接;
弧形侧墙一的下端部与弧形侧墙二的上端部通过膨胀螺栓连接,并在两者连接处预留一个连接槽一,预留的连接槽一与中层结构板一端相匹配,便于中层结构板与弧形侧墙一和弧形侧墙二连接;
弧形侧墙二的下端部与仰拱一的上端部通过U型螺栓连接;仰拱二的上端部与下层的Y形承重分隔墙的一个下端部通过U型螺栓连接;
中间结构板上预制结构板承台,结构板承台上预留与中层结构板上连接槽二相匹配的阶梯连接槽,中层结构板与预制结构板承台在阶梯连接槽处通过膨胀螺栓连接,进而与中间结构板连接,进而使中间结构板与弧形侧墙一和弧形侧墙二连接;
竖向承重分隔墙上预制分隔墙承台,分隔墙承台上预留与中层结构板上连接槽二相匹配的阶梯连接槽,中层结构板与预制分隔墙承台在阶梯连接槽处通过膨胀螺栓连接,进而使中承重分隔墙与中间结构板连接,上下层的Y形承重分隔墙通过膨胀螺栓与竖向承重分隔墙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管廊主体结构左右舱体关于竖向承重分隔墙对称布置,其构件布置位置与连接方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的仰拱由通过膨胀螺栓连接的仰拱一和仰拱二拼接而成,并在仰拱一和仰拱二的连接处预留一个连接槽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95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廊燃气舱端部的通风节点结构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及其连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