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改良AO生物膜和超滤膜实现深度脱氮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0091.9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4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华;张瑛洁;王凯;程喜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中欧膜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209 山东省威海市高区文***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膜 好氧移动床 深度脱氮 有机物 超滤膜 缺氧 厌氧氨氧化反应 改良 固定床生物膜 污水处理技术 厌氧氨氧化菌 超滤膜单元 生物膜单元 达标排放 短程硝化 污泥膨胀 耦合 氨氧化 反硝化 悬浮物 一段式 富集 滤膜 脱氮 污泥 原水 去除 运营 能源 | ||
一种利用改良AO生物膜和超滤膜实现深度脱氮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系统由缺氧固定床生物膜单元、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单元和超滤膜单元组成,原水一部分进入缺氧固定床进行反硝化氨氧化,去除有机物并脱氮,另一部分进入好氧移动床,发生一段式短程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反应,反应完成后进入超滤膜单元,可实现有机物、氮和悬浮物达标排放。生物膜能够富集厌氧氨氧化菌,从而节省碳源和能源,降低污泥产量,不发生污泥膨胀,运营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改良AO生物膜和超滤膜实现深度脱氮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适用于市政污水和农村污水处理,能够同步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同时深度脱氮除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污水脱氮主要是通过硝化反硝化完成,活性污泥法占主流,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污泥产量大,容易发生丝状菌膨胀,同时传统的硝化反硝化需要碳源和氧气,浪费资源和能耗,而我国污水性质属于低C/N比,造成脱氮不容易达标,传统的二沉池等泥水分离效果不好,污泥上浮现象很普遍。
厌氧氨氧化菌能够直接将氨氮和亚硝反应生成氮气,因此能够节省100%的碳源和60%左右的氧气,大大降低能耗,生物膜法不产污泥,并且容易富集污泥龄较长的微生物,比如厌氧氨氧化菌和硝化菌,超滤膜能够代替二沉池,泥水分离效果更佳。因此本发明将厌氧氨氧化、生物膜、超滤膜三者的优势结合起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利用改良AO生物膜和超滤膜实现深度脱氮的方法,能够实现更佳经济的深度脱氮。
一种利用改良AO生物膜和超滤膜实现深度脱氮的方法,其装置组成主要包括(1)进水泵、(2)第一缺氧格室、(3)第二缺氧格室、(4)第一好氧格室、(5)第二好氧格室、(6)超滤膜格室、(7)固定填料、(8)搅拌器、(9)悬浮填料、(10)曝气盘、(11)气泵、(12)超滤膜元件、(13)抽吸泵、(14)回流泵。
一种利用改良AO生物膜和超滤膜实现深度脱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7)固定填料附着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9)悬浮填料附着短程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
一种利用改良AO生物膜和超滤膜实现深度脱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原水一部分首先通过(1)进水泵进入(2)第一缺氧格室和(3)第二缺氧格室,(8)搅拌器开启搅拌混匀,(14)回流泵将含有硝氮的混合液回流到(2)第一缺氧格室,(7)固定填料附着的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物和回流的硝氮进行反硝化氨氧化反应脱氮。原水通过(1)进水泵一部分直接进入(4)第一好氧格室,同时进入的还有富含氨氮的(3)第二缺氧格室出水,(4)第一好氧格室和(5)第二好氧格室的(9)悬浮填料附着短程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进行一段式短程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反应深度脱氮。(6)超滤膜格室通过(12)超滤膜元件和(13)抽吸泵将水抽出,深度去除悬浮物SS。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利用改良AO生物膜和超滤膜实现深度脱氮的方法图,图1中:1-进水泵,2-第一缺氧格室,3-第二缺氧格室,4-第一好氧格室,5-第二好氧格室,6-超滤膜格室,7-固定填料,8-搅拌器,9-悬浮填料,10-曝气盘,11-气泵,12-超滤膜元件,13-抽吸泵、14-回流泵。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中欧膜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中欧膜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00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