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藻毒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0597.X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7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陆沙;陈道才;王怀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纳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7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藻毒素 去除 厌氧处理 蓝藻 粉煤灰 催化降解 工艺强化 两相厌氧 铁矿石粉 吸附介质 厌氧消化 混合物 产甲烷 三阶段 产酸 释放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厌氧处理工艺强化去除蓝藻中藻毒素的方法,该方法是在两相厌氧处理中的产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之间加入由粉煤灰和铁矿石粉的混合物作为吸附介质和催化降解的第三阶段,形成了去除蓝藻厌氧消化过程中释放的藻毒素的三阶段厌氧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去除蓝藻厌氧处理过程中释放的藻毒素的三阶段厌氧处理工艺,即水解酸化—吸附催化降解—产甲烷的三阶段厌氧处理工艺,该工艺对藻毒素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处理出水中藻毒素的含量低于10ug/L,由于充分利用了粉煤灰和铁矿石粉两种固体物来吸附和催化藻毒素的降解,降低了蓝藻释放的藻毒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属于有机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藻泥是一种生物质,含有促进农作物生长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及含量高达50%以上的有机质。同时,的藻泥具有含水率高、易腐烂、有刺鼻性气味。如不加以妥善处理,将会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对于藻泥处理应该统筹规划,采用先进技术无害化处理。这样可以为肥力低下的农田增添有机质,提高肥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目前,国内外对藻泥的处置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卫生填埋、好氧堆肥处理、厌氧消化产沼气处理等。其中,厌氧消化产沼气优势明显。该方法能使藻泥处理基本实现稳定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4个目标。藻泥经厌氧消化后不仅有机污染物得到进一步的降解、稳定和利用,而且藻泥VS含量会减少,藻泥的生物稳定性和脱水性大为改善。更重要的是,藻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质能可以为厂区及附近居民提供能源,消化结束后还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有机肥料。但蓝藻含有藻毒素,其对环境中生物具有毒害作用,在厌氧消化过程中,藻毒素会释放出来,导致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厌氧消化转化藻类的生物质为沼气的同时,如果能同时去除藻毒素,将能够实现蓝藻藻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藻泥厌氧消化过程中释放藻毒素,并且藻毒素在矿物质的作用下具有加速降解的特点,对原有二阶段厌氧消化工艺进行改进,增加粉煤灰和铁矿石粉的吸附催化阶段,开发出针对藻毒素去除的三阶段厌氧处理工艺,强化厌氧出水中藻毒素的去除,减小藻毒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在两相厌氧处理中的产酸相和甲烷相之间加入由粉煤灰和铁矿石粉的混合物组成的吸附阶段,形成了用以去除藻泥厌氧降解产生的藻毒素的水解酸化—吸附催化降解—产甲烷的三阶段厌氧处理工艺。
藻泥厌氧降解后产生的水解液依次经过水解酸化池,吸附催化装置和产甲烷反应器,每个反应器均为下一个反应器的良好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各个反应器的作用,以达到对藻毒素的最佳去除效果和反应器运行的稳定性。
水解酸化池采用普通的柱形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器,在反应器内部增加搅拌装置,避免藻泥下沉,使微生物和藻泥有机物充分接触,提高水解酸化的效率。吸附装置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内部填有沉降性能较好的粉煤灰和铁矿石粉,确保这两种吸附介质能够保留在反应器内部。进水采用脉冲进水方式,使吸附介质能够与废水充分混合,提高吸附效率。产甲烷反应器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
将厌氧污泥加入水解酸化反应器和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填料按粉煤灰和铁矿石粉之比(质量比)为10:1加入吸附催化装置,填料高度为反应柱体积的20%-30%,然后通入藻泥厌氧消化产生的水解液,水解酸化阶段的停留时间为12-72小时,温度控制在25-35℃;吸附催化降解阶段的停留时间为 4-8小时,最后将废水通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产甲烷阶段温度控制在25-35℃,反应器内溶液pH控制在6.5-7.5之间,如果出水藻毒素浓度达不到排放标准则增加回流措施,直至排达标,至此污泥驯化阶段完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去除藻泥厌氧消化产生藻毒素的工艺流程图。
图2粉煤灰和铁矿石粉的混合比例对藻毒素去除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纳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纳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05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产加工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蓝藻快速分离和资源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