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臭氧氧化和固体催化Fenton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1162.7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6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宝;朱辉;曹惠忠;赵忠贝;陈政;姚昆;刘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C02F1/7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催化 废水深度处理 臭氧流量 臭氧氧化 臭氧 催化剂 非均相催化剂 废水排放量 污水处理量 废水回收 停留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专利属于一种基于臭氧氧化和固体催化Fenton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催化剂浓度、臭氧浓度、臭氧流量和固体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或者固体催化Fenton氧化应用方法以及反应停留时间,所述催化剂的浓度1mg/~9mg/L,臭氧浓度为5mg/L~50mg/L,臭氧流量为,反应停留时间为0.01~5min。具有不仅提高了废水回收利用率,而且减少了污水处理量和废水排放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水处理深度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臭氧氧化和固体催化Fenton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化、环保型工业化模式的发展,我国化工企业不断向化工园区聚集发展。这些化工园区往往涉及医药中间体、化工原料、纺织印染、造纸以及其他精细化工行业。化工园区内各企业产生的废水经过自身污水处理站预处理后,统一排放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这类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浓度高、毒性强、腐蚀性强、难降解等特点。因此,对化工园区综合废水的治理已成为我国工业废水治理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现代化工园区废水经过传统生物工艺处理后已经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且难降解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造成废水生物毒性较强。
发明内容
臭氧氧化技术是利用臭氧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可快速氧化分解污水中大量有机污染物,近年来已成为工业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反应速率更高、氧化性更强,无专一性,几乎可以氧化所有有机物,在杀菌、消毒、脱色、除臭、氧化难降解有机物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臭氧氧化和固体催化Fenton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主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基于臭氧氧化和固体催化Fenton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催化剂浓度、臭氧浓度、臭氧流量和固体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或者固体催化 Fenton氧化应用方法以及反应停留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催化剂的浓度1mg/~9mg/L,臭氧浓度为5mg/L~50mg/L,臭氧流量为,反应停留时间为0.01~5min。
进一步的,所述固体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称取一定粒径的炉渣材料,用酸、碱浸泡清洗,去除有害成份,保留有效成份,再用水洗至中性,烘干,将处理后的炉渣置于水合MnO2悬浊液+浓度10%的FeSO4溶液搅拌浸泡 24h,分离出残液,烘干并加热至300~680℃,保温2h,自然冷却,密封保存。
进一步的,所述固体催化Fenton氧化应用方法,将制备好的固体催化剂装柱,待处理水与H2O2充分混合,以一定流速通入催化氧化反应柱,穿过固体催化层,进行Fenton反应后出水。
更进一步的,所述固体催化Fenton处理时,不需要将废水的pH值调整到2~ 4保持较强酸性,只需要维持pH在8~10之间的碱性即可,避免了对废水处理前的调酸及处理后的加碱回调。
综上所述,本发明专利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以臭氧为核心的高级氧化处理技术,使化工园区废水排放标准提升至地表水四类水或用于化工生产用水;难降解COD去除率达到80%以上。(2)充分利用臭氧高级氧化过程的氧气,保持生化反应中足够的溶解氧,以维持生物膜的高活性; (3)可以使化工园区废水出水水质完全达到企业用水标准,用于生产工艺用水和循环用水,不仅提高了废水回收利用率,而且减少了污水处理量和废水排放量;
附图说明
图1以某工业园区工业废水为例的处理技术流程;
图2为固体催化Fenton氧化应用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11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