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构造应力常压页岩气体积压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2275.9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1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蒋廷学;路保平;苏瑗;卞晓冰;卫然;侯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67 | 分类号: | E21B43/267;E21B43/27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周媛 |
地址: | 1000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造 应力 常压 页岩 气体 积压 方法 | ||
1.一种高构造应力常压页岩气体积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页岩关键储层参数的评估;
步骤2)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及射孔位置确定;
步骤3)裂缝参数系统的优化;
步骤4)压裂施工参数的优化;
步骤5)簇射孔作业;
单簇长1-1.5m,孔密16-20孔/米;单孔簇数4-6簇;
步骤6)酸预处理作业;
步骤7)高黏度胶液高排量劈开垂直主裂缝施工;
用黏度为60-70mPa.s的胶液,排量在1-2min内提高到优化的最高值,液量为50-60m3;
步骤8)低黏度滑溜水变排量沟通延伸支缝系统和水平层理缝系统;
步骤9)小粒径长段塞或连续加砂施工;
以黏度为1-3mPa.s滑溜水携带70-140目支撑剂,砂液比1-3-5-7-9%;开始前三个砂液比采用连续式加砂,每段液量为当段井筒容积的100%~150%,后两个砂液比为段塞式加砂,每个砂液比的液量为井筒容积的50%~60%;排量为优化的最高排量的50-60%;
步骤10)第一个高黏度胶液段塞加砂施工;
用黏度60-70mPa.s胶液,液量40-50m3,排量为优化的最高排量,携带40-70目支撑剂,砂液比为10-13%;
步骤11)滑溜水小粒径中砂液比中排量施工;
采用黏度为1-3mPa.s的滑溜水及70-140目粒径支撑剂,砂液比为11-13-15%,采用段塞式加砂;
步骤12)第二个高黏度胶液段塞加砂施工;
用黏度70-80mPa.s胶液,液量50-60m3,排量为优化的最高排量,携带40-70目支撑剂,砂液比16-19%;
步骤13)滑溜水小粒径高砂液比高排量施工;
采用黏度1-3mPa.s的滑溜水及70-140目粒径支撑剂,砂液比为17-19%,采用段塞式加砂;
步骤14)高黏度胶液高排量携砂充填垂直主裂缝施工;
用黏度80-90mPa.s胶液进行再次清扫,排量为优化的最高排量,液量按垂直主裂缝预期的体积的110-120%进行设计;先70-140目粒径支撑剂,砂液比21-23-25%,后40-70目支撑剂,砂液比18-21-24%;
步骤15)顶替作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构造应力常压页岩气体积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6)中,
每段酸用量为20-30m3,注酸排量为1-1.5m3/min,替酸排量为4-6m3/min;等酸进入靠近跟部的第一个射孔簇时,再将替酸排量降为原先的注酸排量;
等酸液用量的18%-22%进入第一簇射孔后,再分2-3次,将剩余的酸均分注入,并逐步提高替酸排量,最后的替酸排量为优化的最高排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构造应力常压页岩气体积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8)中,
采用黏度为1-3mPa.s、降阻率70%以上的低黏度滑溜水,起始排量取5-6m3/min,液量占该段总液量的20-30%,等该段液量注入50%~60%,将剩余液量均分2-3份注入,排量也对应逐步提高到优化的最大排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构造应力常压页岩气体积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9)中,
如砂液比段塞式加砂没有引起井口应力的显著变化,再次进行这两个砂液比的连续式加砂施工,直到引起井口应力上升4-8Mpa。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构造应力常压页岩气体积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0)中,
砂液比为10%的液量占每段施工总液量的50%~6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构造应力常压页岩气体积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1)中,
每个砂液比的液量为当段井筒容积的40-50%,排量为优化的最高排量的7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227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