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温下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推出试验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2938.7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4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晖;郑源;王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曹一杰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下压 型钢 混凝土 组合 推出 试验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下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推出试验加载装置,本装置包括竖向加载装置和高温炉。竖向加载装置,包括在上端的反力架,反力架下侧的压力千斤顶,用U型连接板把反力架和压型钢板相连,采用镜像放置的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在组合板的混凝土上端依次放置垫板、H型钢短柱、分配梁、压力传感器和传感器连接杆、横梁,这时整套装置悬挂在上端的反力梁上,整套装置中应保证压力千斤顶、U型连接板、横梁的轴线都处于同一垂线下。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该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推出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粘结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下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推出试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中,组合结构可以扬长避短使每种材料充分发挥其优点,保证其整体共同工作,其受力合理,施工和使用方便,已经被大量应用于工程建设当中。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作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组合板形式,更多的应用在高层、超高层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及工业建筑当中。为了充分发挥压型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组合作用,使两种材料均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国内外研究人员就此开展了大量的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粘结性能试验研究,其中推出试验是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
目前,现有的组合板推出试验主要还是高温冷却后再进行推出,造成了与现实高温下情况存在一定差别,而高温下组合板推出试验操作具有一定的困难,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提供一种高温下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推出试验加载装置及方法,以解决高温下压型钢板和混凝土粘结性能测试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一问题,使试验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更接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温下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推出试验加载装置,包括竖向加载装置和高温炉;竖向加载装置包括上端的反力架,反力架的下侧中线位置固定的压力千斤顶,反力架下侧两端与U型连接板相连,U型连接板的下侧与组合板中压型钢板伸出混凝土的部分利用高强螺栓相连,组合结构采用镜像放置的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在组合板的混凝土上端放置垫板以防止混凝土局部受压破坏,垫板上部放置 H 型钢短柱以传递荷载,在短柱上放置分配梁以使下端的混凝土受力均匀,在分配梁上放置压力传感器和传感器连接杆以测上部传递到两端的荷载,在压力传感器上端放置横梁以传递压力千斤顶所施加的压力,这时整套装置悬挂在上端的反力架上。整套装置中应保证压力千斤顶、U型连接板、横梁的中线都处于同一垂线下。
用本装置对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做推出试验,由压力千斤顶将压力通过横梁、分配梁、压力传感器、传感器连接杆、H型钢短柱传递给镜像放置的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中的混凝土,将两端的混凝土从组合板中推出,通过压力传感器测得推出压力,通过位移计测得压型钢板和混凝土之间的滑移,为研究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的粘结性能提供实验数据。
用本装置对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做推出试验,整套装置相当于悬挂在上端的反力架上。压力千斤顶将压力通过横梁、分配梁、压力传感器、传感器连接杆、H型钢短柱传递给镜像放置的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中的混凝土; 将混凝土从组合板中推出,通过压力传感器测得推出压力,通过固定在混凝土上的L型耐高温钢片与位移计相连,间接的测得压型钢板和混凝土之间的滑移,为研究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的粘结性能提供实验数据。
为了保证整个加载装置在传递荷载时不发生偏转现象,所述的U型连接板、压力千斤顶、横梁的中线保持在同一垂线下。
在混凝土的上部放置垫板,以防止混凝土在被推出时局部发生受压破坏。
在垫板上部放置H型钢短柱以传递上端传下来的荷载,使荷载均匀作用在混凝土上。
在H型钢短柱上部放置分配梁,使上部传递下来的荷载能够分配在镜像放置的H型钢短柱为多个且以竖向加载装置的竖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放置。
在分配梁上端放置压力传感器和传感器连接杆,用来测上部传递到两端的荷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29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