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浅水湖泊垂直剖面的持续性观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3063.2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5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徐小兰;曾欢;刘贵花;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13/00 | 分类号: | G01C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22 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浅水 湖泊 垂直 剖面 持续性 观测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浅水湖泊垂直剖面的持续性观测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轮,内导轮,第二支撑轮,压梯架,过度轮,左侧储电池,右储电池和安装横梁,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承重杆底面安装有固定底板,且在固定底板的底面左右两侧均还安装有一根泥钉,其中右侧的泥钉向上伸出焊接有调高管;如果装置朝向起重臂前侧压来时,正好利用左侧支撑架上的转轮限位,而如果装置朝向起重臂前侧反方向摆动时,正好利用右侧支撑架上的转轮限位,并且还将原来安装板上的吊环件设计成了一个可调节式的结构,因此装置通过底面落入湖底后,吊环位置位于湖面之上,便于被起吊时,起重臂前侧的吊钩吊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浅水湖泊剖面观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浅水湖泊垂直剖面的持续性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湖沼学学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浅水湖泊,尤其是大型浅水湖泊与深水湖泊在湖泊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等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欧美学者发展的传统经典湖沼学理论运用在浅水湖泊中显得捉襟见肘。深水湖泊由于受外界扰动较小,湖泊各种理化参数如光、温、营养盐等变化相对稳定,而浅水湖泊则容易受到外界例如风浪过程的影响,造成底泥悬浮、从而改变水柱中光的分布,进一步引起温度的变化等等,而这一系列过程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需要对这些过程有进一步的认识,就亟须高频次的全方位的观测。
基于上述对浅水湖泊剖面观测技术及装置的描述,我们发现中国专利号为CN201520125752.0中同样提供了一种浅水湖泊剖面观测领域的监测装置,其大体结构描述为:包括固定底板、防滑锥、中空套管、承重杆、连接杆、安装横梁、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定滑轮、钢丝绳、传感器模块、风向风速仪,其体现出的价值是:“能在一定波浪条件下稳固使用,同时又保持了良好的移动性,可以根据需求安装、移动。由于整套系统的传感器等均为市售常见配件,更换和维修相当方便。此装置由于采用伺服电机来牵引传感器模块的上下往复运动,能精准、高效的对水柱不同水层进行持续观测”。
基于上述专利可以看出,其所描述的装置由于储电池是真接安装在底部的固定底板上的,因此可以看出,固定底板落入具有一定深度的湖泊内后,储电池肯定也会跟着一同落入湖底,由此可以看出,结构设计不合理,并且本装置使用完毕起吊时,多是由外部的吊车等起吊设备将起吊起,而对比文件中指出,是通过绳索穿入固定板上所安装的吊环上,那么可想而知,吊环同样是随着安装底板落在湖底的,绳索不可能轻易的从路面上穿入湖底的吊环上,因此其这一起吊结构存有技术缺陷,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浅水湖泊垂直剖面的持续性观测装置,以解决对比文件中的湖泊观测装置的底部支撑部位由于储电池是直接安装在底部的固定底板上的,固定底板落入具有一定深度的湖泊内后,具有漏电特性的储电池肯定也会跟着一同落入湖底,存有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并且这一装置使用完毕起吊时,多是由外部的吊车等起吊设备将起吊起,而对比文件中指出,是通过绳索穿入固定板上所安装的吊环上将装置提起,那么可想而知,吊环同样是随着安装底板落在湖底的,绳索不可能轻易的从路面上穿入湖底的吊环上,因此其这一起吊结构存有技术缺陷,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浅水湖泊垂直剖面的持续性观测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师范大学,未经江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30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