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天线中圈散热无线通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3483.0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95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彭士伟;梁炜;李世明;夏晔;杨雨沱;刘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2;H01Q1/2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何丽英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天线 散热 无线通信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内置天线中圈散热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电路板、金属壳体、天线、塑料面板Ⅰ及塑料面板Ⅱ,其中电路板设置于金属壳体内,天线设置于金属壳体的两侧、且与电路板连接,塑料面板Ⅰ和塑料面板Ⅱ设置于金属壳体两侧天线的外侧、且与金属壳体连接。金属壳体包括金属主体及设置于金属主体两侧的金属盖板Ⅰ和金属盖板Ⅱ,电路板安装在金属主体上,天线设置于金属盖板Ⅰ和金属盖板Ⅱ的外侧。本发明采用中圈金属壳体的外圈散热,即不用风扇也不需要通气孔,封闭性好,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散热效率高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内置天线中圈散热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如今人们在各个领域、各个场所经常见到形状各异、五花八门的无线通信设备,通常情况实现同样性能的无线设备体积越小则用户使用起来越方便,而性能越高的无线设备通常情况功耗也会越大。对于功率比较大的设备,一般采用风扇散热并在壳体上留有通气孔,这种结构密封性比较差不适用于复杂、恶劣的工业现场环境。工业现场经常采用无风扇无气孔全封闭金属壳的设备,利用金属壳表面接触空气满足散热,但是对于无线设备如果这种结构必须外漏天线才能将信号正常传出,外漏天线竖立起来之后在应用现场比较占空间,整体结构也很笨重,现场安装费时费力,应用受限。
为了设计出体积更小结构更紧凑的无线设备,一般常用的技术手段是采用内置天线,而采用内置天线的无线设备通常需要采用塑料外壳而不能用金属外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无线信号能够传出壳体实现正常通信功能,但是塑料壳体对于散热是不利的,如果内部热量散不出来,就会导致设备内部核心芯片器件温度过高而造成死机,甚至影响无线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这种塑料外壳包裹内部内置天线的结构设计通常功耗较低,性能也不高,只能作为低性能产品满足家用,通常不能用于工业场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天线中圈散热无线通信装置,以解决现有金属壳体外置天线的结构设计占用空间且不方便安装;塑料外壳包裹内置天线的结构设计功耗较低、性能不高,只能作为低性能产品满足家用,不能用于工业场景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置天线中圈散热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电路板、金属壳体、天线、塑料面板Ⅰ及塑料面板Ⅱ,其中电路板设置于金属壳体内,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金属壳体的两侧、且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塑料面板Ⅰ和所述塑料面板Ⅱ设置于所述金属壳体两侧天线的外侧、且与所述金属壳体连接。
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金属主体及设置于所述金属主体两侧的金属盖板Ⅰ和金属盖板Ⅱ,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金属主体上,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金属盖板Ⅰ和金属盖板Ⅱ的外侧。
所述金属主体的底部通过支架与底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电路板包括主电路板、主配件、附属配件Ⅰ及附属配件Ⅱ,其中主电路板安装在所述金属主体的一侧,所述主配件安装在所述金属主体的另一侧、且与主电路板连接,所述附属配件Ⅰ和附属配件Ⅱ安装在主电路板上,所述金属盖板Ⅰ设置于所述主配件的外侧,所述金属盖板Ⅱ设置于所述附属配件Ⅰ和附属配件Ⅱ的外侧。
所述主配件的两侧与所述金属主体和所述金属盖板Ⅰ之间、所述主电路板与金属主体之间、所述附属配件Ⅰ与所述金属盖板Ⅱ之间及所述附属配件Ⅱ与所述金属盖板Ⅱ之间均设有导热垫。
所述金属主体的边缘沿周向设有散热鳍片。
所述金属主体上设有螺纹孔、辅助散热的凸台和专为透过连接器而设计的孔洞。
所述金属主体的两侧边缘沿周向设有凹槽,所述金属盖板Ⅰ和所述金属盖板Ⅱ的一侧边缘沿周向设有凸台,所述金属主体两侧的凹槽分别与所述金属盖板Ⅰ和所述金属盖板Ⅱ上的凸台配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34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