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燃机发电系统多介质复合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5401.6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7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贵能;李阳;朱培军;向涛;武春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三江航天险峰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6/00 | 分类号: | F02C6/00;F02C7/12;F02C7/14;H02K9/19;F16H57/04;F04F5/16 |
代理公司: | 成都帝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5 | 代理人: | 黎照西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机发电 燃气轮机 散热 复合散热装置 发电机机构 复合装置 引射装置 多介质 舱体 水油 排气 体内 涡轮排气口 流体热量 密闭空间 系统稳定 辐射热 体内部 导出 排出 连通 冷却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载燃机发电系统多介质复合散热装置,包括舱体、放置在舱体内的排气引射装置以及设置在舱体外侧的水油散热复合装置,在舱体内放置车载燃机发电系统;所述排气引射装置连接车载燃机发电系统中燃气轮机的涡轮排气口,排出舱体内部的流体热量以及辐射热;所述水油散热复合装置连通车载燃机发电系统中燃气轮机和发电机机构,实现燃气轮机和发电机机构的冷却散热。本发明能够将密闭空间内的车载燃机发电系统的大量热能快速导出,保证车载燃机发电系统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载燃机发电散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燃机发电系统多介质复合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广泛应用于飞机、船舶、潜艇、汽车等领域。但是,该类型的发电系统属于大功率能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燃机产生辐射热和高温流体热场、发电机产生电磁热损耗、变频器高温转换器件等,在多物理热场的耦合作用下,会提高机组内部的环境温度;而机组内部燃气轮机是定容设备,其性能与所处环境温度有关,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空气密度减少,进入压气机和燃气透平的空气质量减少,使燃气轮机的出力下降;所以散热性能的好坏对机组的正常运行影响较大。
目前,在车载燃机发电系统中多采用自然风冷、强制风冷、水冷散热等方式进行散热。但是由于车载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空间受限且属于密闭空间,使得系统的热耗功率密度较高、产生的热量大。因此,对于目前所采用的散热措施并不能满足车载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的散热要求,无法使密闭空间内大量的热能快速且高效的导出,无法保证机组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载燃机发电系统多介质复合散热装置,能够将密闭空间内的车载燃机发电系统的大量热能快速导出,保证车载燃机发电系统稳定运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燃机发电系统多介质复合散热装置,包括舱体、放置在舱体内的排气引射装置以及设置在舱体外侧的水油散热复合装置,在舱体内放置车载燃机发电系统;所述排气引射装置连接车载燃机发电系统中燃气轮机的涡轮排气口,排出舱体内部的流体热量以及辐射热;所述水油散热复合装置连通车载燃机发电系统中燃气轮机和发电机机构,实现燃气轮机和发电机机构的冷却散热。
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气引射装置包括弯形风道筒体、吸声隔热片体和穿孔板,所述穿孔板至于弯形风道筒体的出口端,所述吸声隔热片体设置在弯形风道筒体内,所述弯形风道筒体的入口端连通燃气轮机的涡轮排气口;利用高速高能流的排气体,在排气系统内形成负压区,从而将舱体内的辐射热以及流体空气热吸进排气系统,排出热量,从而降低舱体内的辐射热,降低舱体内部温度的效果。
进一步的是,所述水油散热复合装置包括换热器、齿轮箱和水油复合散热机构,在所述发电机机构上安装有换热器,在所述燃气轮机上安装有齿轮箱;
所述水油复合散热机构包括油冷散热器、水冷散热器和控制组件;所述水冷散热器通过水冷循环组件连接换热器的水接口,所述换热器通过水管与水冷散热器连接;所述油冷散热器通过滑油冷却循环组件连接燃机齿轮箱的滑油接口,齿轮箱通过油管与油冷散热器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连接至油冷散热器和水冷散热器的控制信号端。
进一步的是,所述水冷散热器设置有加水口、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换热器的出水接口连接;所述水冷循环组件包括循环回路水管和循环水泵,所述出水口通过循环回路水管串上循环水泵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入水接口;形成水冷却循环,将发电机机构内部的热量通过水冷介质带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三江航天险峰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三江航天险峰电子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54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内置一体化启发系统
- 下一篇:一种直升机发动机进气防护格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