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斜坡冻土区装配式自通风路基结构及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5580.3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2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泉;蒋尧;徐骏;高柏松;郭海强;王占盛;李炼;罗一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E01C3/00 |
代理公司: | 51215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建国<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然通风 通风层 纵向间隔设置 路基 通风口 路基基床 箱型构件 导风管 预制 冻土上限 横向成排 连续设置 内部空腔 通风路基 维持稳定 运营维护 纵向成列 冻土区 内侧壁 平顺性 外侧壁 装配式 纵向端 内端 拼装 外端 斜坡 地基 变形 建造 封闭 延伸 施工 | ||
1.一种斜坡冻土区装配式自通风路基结构,包括路基基床(12)和设置于路基之上的路基底层(11),其特征是:所述路基底层(11)、路基基床(12)之间沿线路方向连续设置通风层单元,各通风层单元由预制箱型构件(20)横向成排、纵向成列拼装而成,各预制箱型构件(20)的内部空腔相连通形成大面积自然通风通道(40);各通风层单元的两纵向端(41)封闭,在横向外侧壁(42)上纵向间隔设置与大面积自然通风通道(40)相连通的下侧通风口(30),在横向内侧壁(43)上纵向间隔设置沿坡面向上延伸的导风管,各导风管的内端与大面积自然通风通道(40)相连通,外端形成高出路基基床(12)顶面的上侧通风口(5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坡冻土区装配式自通风路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预制箱型构件(20)的基础结构由顶板(21)、底板(22)和四根立柱(23)构成,顶板(21)、底板(22)板面呈矩形,立柱(23)设置于板面四角,其上端、下端分别与顶板(21)、底板(22)连接为一体;在通风层单元的两纵向端(41)上,预制箱型构件(20)具有的纵向侧壁;在通风层单元的横向外侧(42)和横向内侧(43)上,预制箱型构件(20)具有横向侧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坡冻土区装配式自通风路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路基底层(11)为由纵梁(13)、横梁(15)构成的框架梁,各预制箱型构件(20)坐落在两相邻纵梁(13)和两相邻横梁(15)构成的框架梁网格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斜坡冻土区装配式自通风路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框架梁上在纵梁(13)与横梁(15)交汇的节点上设置竖向向上延伸的定位桩(14),定位桩(14)的横截面呈矩形或者圆形,预制箱型构件(20)的立柱(23)的横截面与之对应呈矩形或者圆形,相邻预制箱型构件(20)的立柱(23)外侧壁抵靠在定位桩(14)的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坡冻土区装配式自通风路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风管由斜向段(51)和竖向段(51)构成,斜向段(51)沿坡面向上延伸,其端口穿过通风层单元的横向内侧壁(43)与大面积自然通风通道(40)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坡冻土区装配式自通风路基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收集现场设计资料,包括地质资料、全年温度变化及辐射条件、自然对流条件;
②根据收集资料及初步设计尺寸建立计算模型,对路基结构及周围材料、热力学边界等进行赋值;
③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计算热传递能量及引起冻土温度变化,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Φ1=λ·A·ΔT
Tt1=Φ1/Rc
式中:Φ1为外界环境与冻土环境发生热传递时产生的热量,λ为导热系数,A传热面积,ΔT为外部环境与冻土之间温度差,Tt1为热传递引起冻土温度变化值,Rc为表层岩土体热阻;
④根据路基通风通道的尺寸计算自然对流条件下,通风通道排出的热量及引起冻土温度的变化,包括水平区域与倾斜区域的热量对流,水平方向对流热量记为Φ2-H,倾斜方向对流热量记为Φ2-V;
⑤判断水平区域与倾斜区域对流状态,按下式进行计算:
Ra>109:瑞流
Ra<109:层流
瑞流:
层流:
式中:为外界环境与冻土环境平均温度,T0为外界温度,tw框架混凝土温度,Ra为瑞利数,Gr为格拉晓夫数;
⑥水平方向的通风通道对流热量Φ3-H及引起冻土的温度变化,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Af=(L1-L2)·W
Tt2-H=Φ3-H/Rp
式中:L1为下侧通风口间距,L2为上侧通风口间距,N1为在L长度范围内路基下侧通风口数量,N2为L长度范围内路基下侧通风口数量,W为路基宽度;Φ2-H为通风口水平部分对流传递的热量,h为通风通道高度,Rp为片石混凝土或碎石层的热阻,Tt2-H为通风口水平部分热量传递引起冻土温度的变化;
⑦倾斜方向的通风通道对流热量Φ2-V及引起冻土的温度变化,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Af=b·h
Tt2-v=Φ2-H/Rp
式中:b为上侧通风口宽度,H为上侧通风口与下侧通风口的高差,Φ2-v通风口倾斜部分对流传递的热量,Tt2-v为通风口竖向部分热量传递引起冻土温度的变化;
⑧根据冻土与通风通道之间的温度差,计算热传递的热量及冻土区温度变化,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ΔT=Tt1+Tt2;
⑨调整路基通风高度H、下通风通道间距L1、上通风通道间距L2,逐个进行计算,得到H、L1、L2与冻土上限处温度变化的关系;
⑩根据H、L1、L2与冻土上限处温度变化的关系,选择温度变化最小的温度参数,作为路基变形计算的输入条件,通过有限元计算软件计算温度变化引起的冻土上限变化,从而导致冻胀力、土体变形模量、融沉等参数的改变,将这些变化引起的路基变形进行叠加,得到路基最终变形;
⑾将路基最终变形与行业规范路基变形控制标准进行比较,若小于变形控制标准,认为设计参数H、L1、L2符合现场需求,若大于变形控制标准,则增加H、减小L1和L2后重新按照步骤2进行计算,直至变形计算结果满足控制标准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558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