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DNA和RNA基因突变检测的高通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5713.7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9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田埂;孙雪;王伟伟;张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码基因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69 | 分类号: | C12Q1/6869;C12Q1/6806;C12Q1/688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汇律师事务所 11711 | 代理人: | 高元吉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dna rna 基因突变 检测 通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基于DNA和RNA基因突变检测的高通量方法,其包括(1)利用试剂由从受试者采集的生物样品中提取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基于脱氧核糖核酸构建DNA文库;对于核糖核酸,先逆转录成双链cDNA,然后构建成为RNA文库。(2)使第一探针组与DNA文库混合,同时使第二探针组与RNA文库混合。(3)利用第一探针组和第二探针组中的标志物从步骤(2)的混合物中分离得到探针与核酸的复合体;(4)利用高通量技术对复合体中靶标核酸进行测序。本发明采用基于NGS的方法学并对其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另外,通过针对RNA的检测还可以对DNA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检测,具体涉及基于DNA+RNA基因突变检测的高通量方法。
背景技术
肿瘤等疾病往往伴有多种体细胞突变,这些突变被用于肿瘤监测、预后等生物指标,或靶向药物的靶点以及反应性标志。肿瘤基因突变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基因重排、拷贝数异常等广义的基因突变。目前常见的肿瘤体细胞检测方案是DNA靶向测序或DNA靶向测序结合荧光定量PCR(qPCR)、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其他辅助手段来进行融合检测。
在检测体细胞变异时,研究人员目前大多选择靶向测序方案,明显缩小了测序的成本,也减轻了数据分析的负担。但目前针对体细胞变异中的融合检测,因为融合基因的断点一般都在内含子区域内,内含子一般比较长且包含不适合探针设计的区域,如简单,串联重复序列,转座子等,如果单独检测DNA,探针的设计会比较困难并会影响到捕获效率,同时考虑到融合基因在总DNA样品的丰度和背景基因组的比例偏低,会导致检出率偏低或漏检风险。同时对测序深度的要求也使得检测费用偏高,分析难度也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针对目标基因设计针对DNA部分的探针和针对RNA部分的探针,形成两个探针组。对生物样品进行DNA、RNA的共提取或分别提取,并分别测定DNA、RNA的含量和比例,共同建库或分别建库再按照比例混合,针对靶基因进行探针设计,优化并调整DNA和RNA捕获的探针组以及特定区域探针比例,并进行共同捕获后上机测序。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技术问题。另外,本发明使用RNA并行做捕获检测,设计相对简化,找出异常的外显子拼接组合,同时异常融合转录本的表达丰度较高会大大提高检出的概率。
本发明提供基于DNA+RNA基因突变检测的高通量方法,其对NGS的方法学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具体地,本发明包括以下内容。
一种基于DNA+RNA基因突变检测的高通量方法,其包括至少以下步骤:
(1)利用试剂从受试者采集的生物样品中提取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基于所述脱氧核糖核酸构建DNA文库,并基于所述核糖核酸构建RNA文库;
(2)使第一探针组与所述DNA文库在适于核酸结合的条件下混合,使第二探针组与所述RNA文库在适于核酸结合的条件下混合,同时调整第一探针组的量和/或第二探针组的量或两者的比例,其中,所述第一探针组为针对第一目标基因信息的至少一种探针,所述第二探针组为针对第二目标基因信息的至少一种探针;
(3)利用第一探针组和第二探针组中的标志物从步骤(2)的混合物中分离得到探针与核酸的复合体;和
(4)利用高通量技术对所述复合体中的靶标核酸进行测序。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生物样品包括选自体液、组织液和细胞或细胞群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步骤(1)中从同一生物样品同时提取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得到总核酸,并且利用所述总核酸构建得到DNA和RNA混合文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码基因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元码基因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57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