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高温温度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6553.8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7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孟委;陈绪文;王俊强;张腾;王鹏程;李明浩;梁海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7/16 | 分类号: | G01K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惠智天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81 | 代理人: | 刘莹莹 |
地址: | 03005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烯 纳米膜 高温温度传感器 衬底 互连电极 陶瓷基板 氮化硼 引线柱 高温测试环境 金属键合技术 衬底上表面 氮化硼纳米 长期稳定 多孔结构 封装外壳 高温测试 功能材料 互连焊盘 结构材料 上下两层 抗腐蚀 密封环 耐酸碱 热传导 下表面 真空腔 互连 键合 刻蚀 凸点 无氧 薄膜 防护 检测 外部 | ||
1.一种石墨烯高温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处于1700℃~2000℃的高温下稳定工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具体包括:
至少一个封装外壳,所述封装外壳内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陶瓷基板、及一个衬底,所述陶瓷基板、所述衬底及所述封装外壳共同界定一个检测空间;
至少一个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检测空间内,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氮化硼/石墨烯/氮化硼纳米薄膜、及至少两个金属电极,所述衬底面向所述陶瓷基板的一面设置所述氮化硼/石墨烯/氮化硼纳米薄膜,所述金属电极接设于所述氮化硼/石墨烯/氮化硼纳米薄膜上,并通过衬底传导热量至所述氮化硼/石墨烯/氮化硼纳米薄膜感受外部温度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石墨烯高温温度传感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空间为一个能够将氮化硼/石墨烯/氮化硼纳米薄膜与外部空气隔离的无氧真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石墨烯高温温度传感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相反于陶瓷基板的一侧面刻蚀有许多小孔形成的多孔结构,在所述衬底相反于多孔结构的一面布置所述氮化硼/石墨烯/氮化硼纳米薄膜,并所述氮化硼/石墨烯/氮化硼纳米薄膜的面积小于整个所述衬底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石墨烯高温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底相反于多孔结构的一面周侧通过密封环支撑在所述陶瓷基板上侧面,所述陶瓷基板、衬底及密封环构成所述无氧真空,所述无氧真空腔内可填充惰性、热膨胀系数较小的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石墨烯高温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外壳与陶瓷基板相连并粘结牢固。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之一所述一种石墨烯高温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硼/石墨烯/氮化硼纳米薄膜包括上层氮化硼层、下层氮化硼层、及夹在其中的单层石墨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石墨烯高温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包括分别连接所述纳米膜两端的第一金属电极及第二金属电极,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依次通过第一互连凸点、第一互连焊盘及第一引线柱连接外部检测组件;所述第二金属电极依次通过第二互连凸点、第二互连焊盘及第二引线柱连接外部检测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石墨烯高温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金属电极、第二金属电极、密封环与衬底之间均相应的设置有阻挡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石墨烯高温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氮化硼、及石墨烯层贴覆在所述第一金属电极、第二金属电极的一侧面,所述上层石墨烯两端与所述阻挡层接触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655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距离室内测温系统
- 下一篇:一种检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