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折角型两期地下连续墙冷缝防水方法及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6585.8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8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薛光桥;肖明清;彭佳湄;鲁志鹏;邓朝晖;梁艳;罗驰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连续墙 钻孔桩 冷缝 折角 防水 高压气体喷头 垂直度偏差 回旋钻机 自凝材料 垂直度 加固体 冷缝处 全套管 渗漏水 折角处 和泥 回灌 土体 相切 涌水 预埋 止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角型两期地下连续墙冷缝防水方法及结构,所述方法包括在折角型两期地下连续墙折角处通过全套管全回旋钻机施作与两期地下连续墙均相切的钻孔桩;采用高压气体喷头清除钻孔桩与两幅地下连续墙间、钻孔桩之间的土体和泥皮;向所述钻孔桩中回灌自凝材料,形成止水加固体。钻孔桩自身刚度大、垂直度偏差小,能有效防止先期地下连续墙预埋接头失效或垂直度差引起的冷缝渗漏水甚至涌水,提高冷缝处防水质量,降低工程风险。
技术领域
本方法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角型两期地下连续墙冷缝防水方法及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和深度的逐步扩大,地下连续墙因其地基适用性强、施工影响小、墙体刚性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的围护结构施工中。由于项目规划或施工组织计划,基坑开挖存在分期实施的情况。在地下连续墙分期施工中,当各期工程的时间间隔较长,接头处易形成冷缝。先期段地下连续墙预埋的工字钢或接头箱等接头存在强度弱、垂直度偏差大等问题,导致冷缝处渗漏水甚至涌水,引发基坑安全事故。
方法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折角型两期地下连续墙冷缝防水方法及结构,在减小对先期结构影响的前提下,加强两期地下连续墙冷缝处止水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折角型两期地下连续墙冷缝防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在折角型两期地下连续墙折角处施作与两期地下连续墙均相切的钻孔桩;
步骤2,清除钻孔桩与两期地下连续墙之间的土体和泥皮;
步骤3,向所述钻孔桩中回灌自凝材料,形成止水加固体。
进一步地,通过全套管全回旋钻机施作所述钻孔桩。
进一步地,步骤3中,向所述钻孔桩中回灌自凝材料的方式为:边拔出钻孔桩的套管边回灌自凝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自凝材料为素混凝土或水泥浆。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钻孔桩外周再施作一排与所述钻孔桩相切的钻孔咬合桩,钻孔咬合桩之间相互咬合,第一个钻孔咬合桩还与先期地下连续墙相切,最后一个钻孔咬合桩还与后期地下连续墙相切;钻孔咬合桩施作完成后,清除钻孔咬合桩与钻孔桩之间以及钻孔咬合桩、钻孔桩和地下连续墙之间的土体或泥皮,然后向所述钻孔咬合桩中回灌自凝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钻孔咬合桩施作完成后,清除钻孔咬合桩与钻孔桩之间以及钻孔咬合桩、钻孔桩和地下连续墙之间的土体或泥皮,然后向所述钻孔咬合桩中回灌自凝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折角型两期地下连续墙冷缝防水结构,包括折角型两期地下连续墙和在所述两期地下连续墙折角处施作的与两期地下连续墙均相切的钻孔桩,所述钻孔桩以及钻孔桩与两期地下连续墙之间填充有自凝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结构还包括在钻孔桩外周与所述钻孔桩相切的一排钻孔咬合桩,钻孔咬合桩之间相互咬合,第一个钻孔咬合桩还与先期地下连续墙相切,最后一个钻孔咬合桩还与后期地下连续墙相切,所述钻孔咬合桩、钻孔咬合桩与钻孔桩之间以及钻孔咬合桩、钻孔桩和地下连续墙之间填充有自凝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由于钻孔灌注桩自身刚度大、垂直度偏差小,能有效防止先期地下连续墙预埋接头失效或垂直度差引起的冷缝渗漏水甚至涌水,提高冷缝处防水质量,降低工程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65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