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填盐渍土的改良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387316.3 申请日: 2019-05-10
公开(公告)号: CN110028288A 公开(公告)日: 2019-07-19
发明(设计)人: 杜红秀;吴振戌;张茂林;王林飞;张晓艺 申请(专利权)人: 太原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04B28/04 分类号: C04B28/04
代理公司: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代理人: 申艳玲
地址: 030024 山西***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粉煤灰 改性剂 石灰 改良盐渍土 盐渍土 回填 水泥 配比 固化 改良 物理力学性能 配合比设计 极差分析 科学理论 渗透系数 水稳系数 现场施工 正交关系 正交试验 直观分析 分析 研究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回填盐渍土的改良方法,通过石灰+粉煤灰+水泥+改性剂改良盐渍土,利用石灰、粉煤灰、水泥、改性剂进行多种配合比设计,对各种固化方案进行物理力学性能研究,提出强度适宜、耐久性良好的固化方案。本发明通过正交试验,将石灰、水泥、粉煤灰、改性剂混合各配比与无侧限抗压强度、水稳系数以及渗透系数建立正交关系,对试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极差分析;得出不同因子和不同水平对改良盐渍土强度的影响,选择出最佳配比方案;科学地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现场施工提供科学理论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填盐渍土的改良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通过设计合理配方来达到改性回填盐渍土的科学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盐渍土是一系列受土体中盐碱成分作用的、包括各种盐土和碱土以及其他不同程度盐化的各种类型土壤的统称。在形成盐渍土的过程中,土壤盐渍化过程起主导作用或显著作用,各种类型盐渍土的共同特性就是土壤中含有显量的盐碱成分,具有不良的物理化学性质。盐渍土具有与一般土不同的物理和工程特点:① 盐渍土的三相组成与一般土不同,液相中含有盐溶液,固相中含有结晶盐,尤其是易溶的结晶盐。它们的相转变对土的大部分物理指标均有影响;② 盐渍土中的盐遇水溶解后,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指标均会发生变化,其强度指标明显降低,所以盐渍土不能只考虑天然条件下的原始物理和力学性能指标;③ 盐渍土地基浸水后,因盐溶解而产生地基溶陷。④ 某些盐渍土(如含硫酸钠的土)地基,在温度或湿度变化时,会产生体积膨胀,对建筑和地面设施造成危害;⑤ 盐渍土中的盐溶液会导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材料腐蚀。腐蚀程度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和状态以及盐溶液的浓度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建设,而广泛分布的盐渍土环境会对身处其中的混凝土结构产生腐蚀破坏,其中混凝土的硫酸盐腐蚀是盐渍土地区混凝土破坏的最主要形式,而氯盐则会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钝化膜产生破坏,进而腐蚀钢筋,影响结构物或构筑物的耐久性。通过对改性回填盐渍土试验及应用技术的研究,这对于盐渍土地区的回填盐渍土改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工程价值。

目前对于盐渍土地基施工普遍采取开挖弃土,换土回填的方法,但这无疑对于盐渍土地区地基工程而言是不经济的,因此对于盐渍土改良方案的探索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以极大地节约成本,降低工程预算。针对这一要求,通过对盐渍土进行采样,研究其在不同龄期下及不同掺量下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改良方案进行工程经济性评价,旨在解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施工中的实际问题以及为编制相关规范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成果对行业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鉴于盐渍土成因的复杂性、种类的多样性和工程特性的差异性,此前国内外的研究和探索是针对不同的目的、采用了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和论证盐渍土的工程特性,但对该类型土的处理技术研究不足,特别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盐渍土的成因有所差异,针对不同区域的工程应寻求合理的处理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回填盐渍土的改良方法,具体是通过利用石灰、粉煤灰、水泥、改性剂(其中CaO成分占34%—43%)等材料进行多种配合比的设计,对各种固化方案进行物理力学性能研究。提出强度适宜、耐久性良好的固化方案。

本发明通过石灰+粉煤灰+水泥改良盐渍土,是水泥石骨架作用下Ca(OH)2与石灰、粉煤灰的物理化学共同作用的结果,化学作用使土微粒和微团粒形成稳定的团粒结构,而水泥石则把这些团粒包覆和连接成坚固的整体;改性剂随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其活性成分被激发,生成某种凝胶物质使结构连接紧密,抗压强度增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填盐渍土的改良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准备试件:

①准备原料:

本研究中改良盐渍土采用与工程中相同的原材料,石灰、水泥、粉煤灰、改性剂等均为当地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73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