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枝状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8055.7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6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赵乃勤;眭思密;沙军威;李群英;马丽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7;H01G11/36;H01G11/50;B82Y30/00;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枝 石墨 纳米 复合 结构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枝状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骤:制备石墨烯/碳纳米管阵列基底:以金属箔片作为催化基底,利用石英管式炉进行石墨烯的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制得石墨烯基底;得到FeAlOx液相二元催化剂;得石墨烯/碳纳米管阵列基底;制备树枝状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结构;去除金属基底,得呈现自支撑状态的树枝状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树枝状三维微观结构的碳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环境危机日益加重,可再生绿色能源及高性能储能器件的需求空前高涨。近年来,以风能、核能、太阳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有望取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新兴储能器件的发展也在不断加速,其中以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器件可实现高效率、低污染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广受认可的新一代储能器件,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正在逐步实现商业化进程。为实现电化学储能器件性能最优化,电极材料纳米化是有力手段之一。其中,碳纳米材料原料丰富、导电性好,在电化学储能器件领域的适用性强。由于其制备技术水平较高,配套的产业线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目前电化学储能用碳纳米材料的项目投入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以石墨烯、碳纳米管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器件电极用碳纳米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高比表面积、高导电性等优点。然而,单一材料在实际应用中易团聚,结构优势不明显,性能难以达到实际需求。而由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组装而成的复合结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团聚所造成的比表面积减小的问题,而且可以优化电子传输路径,提高电子的传导效率,进而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石墨烯与碳纳米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复合,但在目前的相关报道中,复合结构的空间设计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提高电极空间的利用率是实现高性能器件制备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拟提供一种树枝状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结构,该复合结构制备工艺过程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将其用作锂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容器等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电极材料,可有效提高电极导电率和比表面积,进而提升器件整体性能。
一种树枝状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骤:
(1)制备石墨烯/碳纳米管阵列基底
以金属箔片作为催化基底,利用石英管式炉进行石墨烯的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得到石墨烯基底;
按照10~50毫升:0.05~0.5克:0.05~0.5克:0.5~2克:0.1~5毫升:0.1~5毫升的体积质量配比称取二苄醚、乙酰丙酮铁、乙酰丙酮铝、十六烷二醇、油酸、油胺进行回流反应,回流温度设定为180~250摄氏度,冷却后将产物离心清洗,溶解在正己烷中,得到FeAlOx液相二元催化剂;
在所得的石墨烯基底上涂布FeAlOx液相二元催化剂,随后将其置于管式炉中,以流量比为(1~500):(1~100):1通入氢气、乙炔和水蒸气,控制真空泵调节管内压力为0~760托,设置温度为500~900摄氏度;将涂布FeAlOx液相二元催化剂的石墨烯基底推入管式炉恒温区内,停留20~60分钟后移至管口区域,冷却至室温,取出后得石墨烯/碳纳米管阵列基底;
(2)制备树枝状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结构
将步骤(1)制备的石墨烯/碳纳米管阵列基底浸渍在FeAlOx液相二元催化剂中,1~120分钟后取出并干燥。随后将其置于管式炉中,以流量比为(1~500):(1~100):1通入氢气、乙炔和水蒸气,控制真空泵调节管内压力为0~760托,设置温度为500~900摄氏度。将石墨烯/碳纳米管阵列基底推入管式炉恒温区内,停留1~30分钟后移至管口区域,冷却至室温,取出后得树枝状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结构。
(2)去除金属基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80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