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荧光染料的硝酸纤维素膜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8410.0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66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郑永第;李久彤;周浩;杨明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润和生物医药科技(汕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33 | 分类号: | G01N33/533;G01N33/558;C09K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红团 |
地址: | 51506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荧光 染料 硝酸纤维素膜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荧光染料的硝酸纤维素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将提供供体荧光分子的荧光染料直接加到铸膜液中,经相转换直接生产出一种带荧光的硝酸纤维素微孔膜,微孔膜中的荧光强度可以通过添加不同剂量的荧光素来控制调节,该微孔膜适用于生产荧光淬灭免疫层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免疫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荧光染料的硝酸纤维素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微孔膜适用于生产荧光淬灭免疫层系试纸条。
背景技术
自1971年Faulk和Taytor将胶体金引入免疫化学后,胶体金标记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标记技术在生物医学特别是免疫学研究领域各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成为继荧光标记、酶标记和放射性免疫标记之后的又一重要的免疫标记技术。
1990年,BEGGS M等人首次将胶体金标记技术、免疫检测技术和层析分析技术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以NC膜作为反应载体,建立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用于检测人尿和血清中的HCG。由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GICA)具有开发成本低,使用简便、快速,储藏相对稳定,应用范围较广等特点,该方法被人们熟识并被大量运用到其它各种样品的检测。GICA法成为现阶段较经济实用的免疫层析技术,特别适合即时检验、大批量时间紧的检测和大面积普查等领域。此后20年,人们在GICA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用于病原体(CN03115143.4)、激素(CN 200610014168.3)、心脏标志物(CN 200410011165.5)、肿瘤标志物(CN 200510104796.6)、自身免疫病标志物(CN 200410027291.X)等的检测试剂;同时也应用到食品、环境(CN 03116692.X)和兽医(CN 02139704.X)等领域。
GICA装置通常由样品垫、胶体金结合垫、微孔层析膜、吸收垫组成,通过压敏粘合剂被组装在背衬底板上。检测时,将样品加到试纸端的样品垫上,通过毛细管作用前移,样品中的分析物与结合垫上的免疫胶体金相互作用并形成复合物。复合物继续通过毛细管作用前移至微孔层析膜检测线,与其上的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而被截留,在检测线上聚集,当复合物积聚到一定数量便显示出胶体金特征的红色。而未结合分析物的免疫胶体金则不被检测线捕获,迁移至质控线并与其上的抗体结合而显示红色,达到与复合物分离的目的,并且说明GICA装置工作正常。
尽管以胶体金为代表的层析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只能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检测,难以满足临床检测指标定量化的要求;同时检测结果靠肉眼判断,灵敏度较低,特别是在检测结果呈弱阳性时,极易造成人为漏检现象,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
背景荧光猝灭-免疫层析法(background fluorescence quenching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bFQICA)是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该技术在胶体金免疫层析的微孔层析膜下添加一层均匀一致的荧光染料,在检测线(T线)、质控线(C线)及两者之间产生“背景荧光”,利用待测物抗体所标记的胶体金作为荧光受体,微孔层析膜下的荧光素提供供体荧光分子,根据两种分子在10nm范围之内会产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即淬灭的原理,当标记胶体金的抗体结合在T线处时,抗体所携带的胶体金会使T线处微孔层析膜的背景荧光发生淬灭进而导致荧光强度的衰减。如能对GICA装置的背景荧光和检测线(T线)的相对荧光强度进行测量比较,就能达到定量检测的目的。
但是,由于目前市场并没有任何含有荧光染料的微孔层析膜可以提供,也没有任何有关这方面的发明应用,目前在使用背景荧光猝灭-免疫层析法 (bFQICA)时,荧光染料仅能通过额外的装置附加在GICA装置中微孔层析膜的下方,微孔层析膜不仅遮蔽干扰了荧光染料强度背景荧光猝灭-免疫层析法 (bFQICA)的灵敏度,也增加了装置的人工成本,还导致了产品的均一性也难以控制。如能将提供供体荧光分子的荧光染料直接加到铸膜液中,经相转换直接生产出一种带荧光的硝酸纤维素微孔膜,将会对克服背景荧光猝灭-免疫层析法(bFQICA)中所面临的灵敏度及均一性等问题有所帮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润和生物医药科技(汕头)有限公司,未经润和生物医药科技(汕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84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