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空调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9093.4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1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韩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疲劳检测 车用空调 控制系统 控制器 乘客 空调控制器 睡眠状态 车内 摄像头 视频信息 后视镜 控制器信号 摄像头连接 车内空调 身体不适 风寒 疲劳度 冷风 直吹 睡眠 疲劳 拍摄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空调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车用空调控制系统包括摄像头、疲劳检测控制器和空调控制器;所述摄像头设置在车内的后视镜上,用于拍摄车内乘客的面部视频信息;所述摄像头连接于疲劳检测控制器,所述疲劳检测控制器根据所述视频信息对乘客的疲劳度进行分析,来判断乘客是否进入睡眠状态;所述疲劳检测控制器信号连接于所述空调控制器,所述疲劳检测控制器根据乘客是否进入睡眠状态控制空调控制器运行在不同的模式下。本发明的车用空调控制系统,通过对车内乘客是否疲劳或者是否进入睡眠状态,对车内空调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从而解决了人体在睡眠期间持续被冷风直吹导致风寒及其他身体不适,引发身体病症,造成乘客抱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空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或新能源汽车上的车载空调已能够实现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其中自动控制功能能够实现使用者设定温度目标后,空调自动调节温度和风量使环境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条件。
随着车用空调技术的发展,已出现双独立温区,三个独立温区,还有四个独立温区功能,使车辆内每一个温区的温度条件可独立进行调节控制,均是通过温度及风量调节。
随着乘用车功能的增多,人性化功能的实现逐渐成为车辆发展方向之一,车辆不断提高车辆舒适性,智能化程度,人性化程度。
但是自动空调有一个缺点,当长途旅行或乘客需要进行休息时,往往忽略空调开启,尤其在夏季,在乘客闭眼休息或者睡觉情况下,空调持续按照设定温度送风制冷,人体在睡眠期间持续被冷风直吹导致风寒及其他身体不适,引发身体病症,造成乘客抱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空调控制系统,其能够检测车内人员的状态,并控制空调的运行状态。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空调控制系统,其包括摄像头、疲劳检测控制器和空调控制器;
所述摄像头设置在车内的后视镜上,用于拍摄车内乘客的面部视频信息;
所述摄像头连接于疲劳检测控制器,用于将拍摄的乘客的面部视频信息传输至疲劳检测控制器,所述疲劳检测控制器根据所述视频信息对乘客的疲劳度进行分析,来判断乘客是否疲劳或者是否进入睡眠状态;
所述疲劳检测控制器信号连接于所述空调控制器,所述疲劳检测控制器根据乘客是否疲劳或者是否进入睡眠状态控制空调控制器运行在不同的模式下。
可选的,当乘客进入睡眠状态后,空调控制器控制空调运行在睡眠模式。
可选的,所述的车用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空调控制器,用于检测独立温区内环境温度,将温度信号发送至空调控制器。
可选的,当睡眠模式启动后,空调控制器调高空调温度和/或减小空调鼓风机的功率;空调控制器接收环境温度传感器所测量的独立温区内的温度,当独立温区内的温度升高到比设定温度高出某一阈值时,提高鼓风机功率一段时间;空调控制器减少鼓风机的功率。
可选的,所述的车用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连接于所述空调控制器,并且在所述控制面板上显示空调当前模式状态,当乘客需要退出睡眠模式,在控制面板上进行取消操作。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空调控制方法,其包括:
S10、当车用空调的某一独立温区的空调控制器启动后,空调开始运转;
S20、开启摄像头,拍摄该独立温区的视频信息,并根据该视频信息判断乘客是否疲劳或者是否进入睡眠状态;
S30、当检测到乘客疲劳或者乘客进入睡眠状态时,疲劳检测控制器向空调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所述空调控制器控制车用空调运行在睡眠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90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