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热器悬置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9121.2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1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邵耀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4 | 分类号: | B60K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悬置 前端框架 悬置结构 一次性安装 工作效率 极限位置 有效限制 承重 分装 车身 装配 扭转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器悬置结构,包括前端框架、上悬置、散热器和下悬置;所述散热器通过上悬置和下悬置固定在前端框架上。本发明的散热器悬置结构可以将散热器在线下分装到前端框架上,然后将装配好的总成一次性安装到车身上,提升工作效率,同时,本发明中上悬置用于承重,下悬置用于限制扭转,且还能有效限制散热器的极限位置,不仅能延长悬置寿命,还能提供良好的NVH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悬置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散热器在发动机舱内的使用环境特殊,既受到来自固定在散热器上的电子扇转动引起的主动振动,又受到来自地面、发动机以及车身等传来的被动振动,因此为了满足整车的NVH性能的要求,需要对散热器悬置的隔振效果有较高的要求。
目前乘用车上的散热器多为横流式散热器,其水室布置在散热器的左右两侧,而散热器水室上设置有上下立柱。如图1所示,安装时,先将散热器下软垫装到散热器安装托板上的钣金孔里,将散热器下安装柱插入散热器下软垫,再将散热器上软垫插入散热器上安装柱上,最后用散热器压板固定。其固定原理为散热器下软垫承重,散热器上软垫限制上下晃动和扭转。
而采用此种软垫结构,在整车转配时,需要在装配线上逐步安装散热器下软垫、散热器、散热器上软垫和散热器压板等零件,会影响整车的装配效率。此外,此种软垫一般为橡胶材质,在软连接时会导致装配后的散热器位置不能有效固定,大的晃动量会影响软垫寿命,且会造成整车的NVH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悬置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配效率低,使用软连接导致的装配后的散热器位置不能有效固定,从而造成整车的NVH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散热器悬置结构,包括前端框架、上悬置、散热器和下悬置;所述散热器通过上悬置和下悬置固定在前端框架上。
进一步,所述散热器的左水室和右水室的中间偏上位置处分别形成有上安装柱,所述上安装柱的方向与散热器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散热器的左水室和右水室的底部分别形成有下安装柱,所述下安装柱的方向与散热器的宽度方向一致。
进一步,所述上安装柱和下安装柱与散热器的水室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上悬置包括悬置骨架、橡胶减震垫、衬套和内嵌螺母;
所述悬置骨架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连接部和固定部一体成型;所述内嵌螺母预埋在连接部中;所述固定部中间形成有通孔;所述衬套和橡胶减震垫硫化成一体,并设置在固定部的通孔中;所述固定部的上悬置上安装面和上悬置下安装面上还形成有限位块。
进一步,所述悬置骨架上还形成有预留骨架。
进一步,所述前端框架为矩形结构,且所述前端框架的左右两立柱上均形成有上悬置安装部,所述上悬置安装部通过螺栓与上悬置固定连接;
所述前端框架的底板两端均开设有长圆孔;所述长圆孔用于固定下悬置。
进一步,所述上悬置安装部包括上楔块和下楔块;所述上楔块和下楔块分别嵌在所述前端框架上,且所述上楔块和下楔块之间的立柱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上楔块和下楔块上还形成有限位槽。
进一步,所述上楔块和下楔块与前端框架一体成型。
进一步,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与上悬置中的内嵌螺母连接。
进一步,所述下安装柱插入下悬置的安装孔内,且所述下安装柱与下悬置的安装孔底部在垂直方向上留有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91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