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标识数字身份的网上身份认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9361.2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7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董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云鹏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标识 数字 身份 网上 认证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数字身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上身份认证系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生物识别为基础的动态标识数字身份的网上身份认证系统,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生物特征数据的标识方法,一种以生物识别为基础构成的数字身份,一种与用户相关的动态标识,一种与用户相关的标识全部是动态标识的计算机应用,一种动态数字身份标识方法,一种动态用户标识方法,一种连接其他网络应用的接口方法和接口查询方法,一种以生物识别为基础的混合验证项身份验证方法,一种无用户账号的网络应用用户账户,一种无用户账号的网络应用用户账户的注册和登录方式。本发明提高了网络应用的用户账户安全和用户应用记录信息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身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上身份认证系统。
背景技术
数字身份覆盖的范围很广,人、物、资产、实体都可以具有数字身份,个人数字身份是个人身份相关信息在计算机应用中的数字化形式,所述计算机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应用、单机应用、嵌入式应用等;在各种不同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中,构成用户数字身份的形式和内容可能不尽相同,但无论何种形式内容的用户数字身份都是用户身份在所述计算机应用系统中的存在。用户账户是用户数字身份的入口形式,通过对用户账户的相关操作可以建立、维护和使用相应的用户数字身份,比如:用户注册某个计算机应用的用户账户时需要设置、输入一些信息,所述用户账户注册完成后,就在所诉计算机应用系统中以所述设置、输入的信息为基础构成了确认所述用户身份的数字身份,所述用户可以通过所述用户账户认证所述用户身份并登录使用所述计算机应用,所述用户还可以通过所述用户账户修改所述计算机应用系统中的所述用户身份相关信息并刷新相应的数字身份。
用户、数字身份、用户账户三者之间是相互对应的关系;用户标识是用户在系统中的标识,每个用户标识代表一个用户;数字身份标识是数字身份在系统中的标识,每个用户数字身份标识代表一个用户数字身份,并可以通过所述用户数字身份间接对应到一个用户;用户名/用户账号是用户账户在系统中的标识,每个用户名/用户账号代表一个用户账户,并可以通过所述用户账户间接对应到一个用户。
目前各种网络应用的用户账户通常都有用户名/用户账号和用户密码,用户名/用户账号是必须的、生成后不能修改的,用户名/用户账号的形式很多,如:有的网络应用由用户自己设定用户名/用户账号,有的网络应用由系统自动分配用户名/用户账号,有的网络应用使用用户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作为用户的用户名/用户账号;用户密码不是必须的、可以修改的,用户密码实质上是一种身份验证方式。
身份验证又称“验证”、“鉴权”,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完成对用户身份的确认;身份验证的方法很多,目前各种网络应用的用户账户一般采用由用户自己设置的用户密码作为身份验证方式,但有的也采用其他的身份验证方式,如:短信密码、动态口令、生物识别等。
生物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利用人体所固有的生理特征(如:指纹、面相、虹膜等)或行为特征(如:步态、击键习惯等)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技术;每个个体都有唯一的可以测量或可识别和验证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即生物特征。生物识别目前比较普遍的应用方式是作为一种身份验证方式,利用个人某些生理特征作为生物识别项(如:面部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采集所述生物识别项的生物特征数据,用所述生物特征数据直接或间接作为分析验证数据用于后期身份验证。
网上身份认证系统是一种供用户统一构建和使用数字身份的网络应用;对于所有支持某个网上身份认证系统的其他网络应用,都可以使用所述网上身份认证系统实现对用户的身份认证,用户只需在所述网上身份认证系统中注册用户账户,就可以通过登录所述网上身份认证系统来登录使用所有支持所述网上身份认证系统的其他网络应用。目前比较有影响的网上身份认证系统如“OpenID”(http://openid.net/);另外,很多网络平台应用如“微信”、“QQ”等也提供网上身份认证系统服务,很多网络应用都可以通过“微信”、“QQ”的用户账户登录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云鹏,未经董云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93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