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体输送泵的压力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9560.3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1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士商(上海)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14/00 | 分类号: | F04C14/00;F04C14/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韦恩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5 | 代理人: | 李华双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杆 固定套 压力控制装置 端盖 流体输送泵 盲孔 弹簧 泵体 弹簧限位 节能环保 流体介质 输出通道 弹簧套 密封腔 磁铁 泵盖 抵住 复位 停机 通孔 嵌入 整机 运转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输送泵,具体涉及一种流体输送泵的压力控制装置,压力控制装置设置在流体介质输出通道内并靠近泵盖与泵体形成的密封腔,压力控制装置由外到内依次套设有固定套及压力杆,其中,压力杆在固定套内做往复运动,固定套部分嵌入泵体设置的盲孔内,固定套与压力杆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推动压力杆复位的弹簧,弹簧套设在压力杆上,压力杆的另一端套设有端盖,端盖与固定套相连接,端盖用于对弹簧限位以及抵住弹簧,端盖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用于通过压力杆进行往复运动的通孔,压力杆的尾部还设置有盲孔,盲孔内设置有磁铁。本发明控制整机在有高压时停机不运转,增加了安全性,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输送泵,具体涉及一种流体输送泵的压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流体输送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一种常用的容积式泵,广泛用于集输和举升的工业领域,其具有很强的自吸能力和吸入真空压力高的性能,特别适用于油船码头卸油、及油罐车、加油车、油库和加油站油料输送。
目前,现有的流体输送泵的压力控制装置多采用旁通阀或者流体内部循环方式,其中,旁通阀控制装置的结构和安装较为复杂,旁通阀启动时泵持续运转,不节能,当压力高时流体从出口腔(高压腔)通过旁通阀泄压进入进口腔(低压腔),实现压力控制,流体内循环压力控制系统的工作压力低,泄压时泵持续运转,不节能,当压力高时高压容积腔流体压动旋片泄压到低压容积腔,实现压力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输送泵的压力控制装置,以解决在取消旁通阀复杂的结构后对泵的压力控制,在形成高压的前端控制压力,控制整机在有高压时停机不运转,节能环保,并可以通过设置压力值增大工作压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输送泵的压力控制装置,压力控制装置设置在流体介质输出通道内并靠近泵盖与泵体形成的密封腔,压力控制装置由外到内依次套设有固定套及压力杆,其中,压力杆在固定套内做往复运动,固定套部分嵌入泵体设置的盲孔内,固定套与压力杆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推动压力杆复位的弹簧,弹簧套设在压力杆上,压力杆的另一端套设有端盖,端盖与固定套相连接,端盖用于对弹簧限位以及抵住弹簧,端盖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用于通过压力杆进行往复运动的通孔,压力杆的尾部还设置有盲孔,盲孔内设置有磁铁。
进一步的,固定套与压力杆之间还设置有O型圈,O型圈套设在压力杆与流体介质接触一端的凹槽内,O型圈用于密封防止流体介质进入到压力控制装置的内部。
进一步的,固定套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抵住压力杆的凸台。
进一步的,压力杆的外壁还设置有用于与压力杆的凸台相抵靠的环状凸起。
进一步的,弹簧的一端抵在环状凸起上,另一端抵在端盖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与磁铁相配合形成电信号的干簧管,干簧管与泵体内部设置的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端盖与固定套相连接的方式为螺纹连接或卡接。
进一步的,弹簧为柱形弹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取消旁通阀复杂的结构后对泵的压力控制,控制整机在有高压时停机不运转,增加了安全性,节能环保,并可以通过改变弹簧的弹力大小进行增大或减小工作时的压力,使工作效率更高效,比传统的旁通阀结构简单小巧,便于安装,结构更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流体输送泵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B-B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4中C-C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士商(上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士商(上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95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泵
- 下一篇:压缩机变容结构、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