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通道微流控芯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1255.8 | 申请日: | 2019-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8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许行尚;杰弗瑞·陈;于沛;孙威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2 | 分类号: | G01N33/52;G01N33/53;G01N33/533;G01N33/558;G01N35/00;G01N35/10;B01L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彭英 |
地址: | 2111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腔 反应试剂 微流道 芯片 芯片本体 微流控芯片 贯通设置 单通道 输出 下层 中层 三片式结构 从上到下 分体设置 进样过程 废液腔 进样腔 血清 叠层 排出 连通 背面 样本 上层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通道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为三片式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层的上层芯片、中层芯片以及下层芯片;所述芯片本体上设置有进样腔、定量反应腔以及废液腔;所述的定量反应腔,一端贯通设置有反应试剂输入微流道,另一端则贯通设置有反应试剂输出微流道;且定量反应腔分体设置为上、下两个部分,对应为上部反应腔、下部反应腔;上部反应腔、反应试剂输入微流道、反应试剂输出微流道均设置于中层芯片的背面,而下部反应腔则设置于下层芯片的正面;反应试剂输入微流道、反应试剂输出微流道分别与上部反应腔连通。由此可知,本发明进样过程中,气体能够排出,保证定量反应腔内充满样本血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通道微流控芯片。
背景技术
免疫侧向层析诊断技术作为一种稳定和实用的技术,适合在多样的即时检验(POCT)或者现场使用。在免疫层析反应系统中,由于系统原因导致CV大,无法达到精确定量。而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免疫诊断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
微流控又分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其中:被动式微流控需要毛细血管力来达到液体向前的侧向层析。但是由于不同样本特别是全血样本的粘稠度不同,导致液体流速无法统一。主动式微流控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可以给向前的推力,使液体均匀的向前流动,避免因为不同流速导致的测试值差异。主动式微流控的动力有离心力驱动、电润湿驱动、压力驱动(电解泵、压缩气体泵、化学分解泵、直接气压差驱动),但是如果要达到随意控制液体流动的目的,不但要有推动力,还要有阀门控制,还要有防回流免得液体因为压力去除而回流。
申请人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一种主动微流控芯片,如中国专利201721237825.0、中国专利201710878470.1等,并且针对其中的进样腔,提供了具体结构,如中国专利201710377142.3、201910018240.7。
在以往的研究中,申请人提出的芯片结构(参考上述各专利),反应腔的进出流道,应该是除了具有防回流作用的流道外,其它的微流控流道,基本上是设置在下层芯片上。这样的布置方式,存在以下不足:反应腔内的气体会占据反应腔的上部,导致血清未充满反应腔即流出,即反应腔的定量可能不够准确,从而影响实验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单通道微流控芯片,其通过改变现有微流控芯片,将定量反应腔的进、出流道均设置在中层芯片的背面。则进样过程中,气体能够排出,保证定量反应腔内充满样本血清,防止定量反应腔的进、出流道在下层芯片正面时,气体可能会占据定量反应腔的上部,导致血清未充满反应腔即流出。另外,这样的布置方式,可以加大定量反应腔的深度。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将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单通道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为三片式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层的上层芯片、中层芯片以及下层芯片;所述芯片本体上设置有进样腔、定量反应腔以及废液腔;所述的定量反应腔,一端贯通设置有反应试剂输入微流道,另一端则贯通设置有反应试剂输出微流道;且定量反应腔分体设置为上、下两个部分,对应为上部反应腔、下部反应腔;其中:
上部反应腔、反应试剂输入微流道、反应试剂输出微流道均设置于中层芯片的背面,而下部反应腔则设置于下层芯片的正面;反应试剂输入微流道、反应试剂输出微流道分别与上部反应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试剂输入微流道包括两个支路,分别为微流道a、微流道b;
所述芯片本体上设置有一个外接液路接口;
外接液路接口通过外接液路输入微流道与微流道b连接;
进样腔的出口与微流道a连接;
且外接液路输入微流道与微流道b之间、进样腔的出口与微流道a之间均设置有防回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12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