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以及培养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91630.9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2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孙艳艳;江皓;韩文学;卞健;云金虎;张往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覃蛟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棠 组织培养 方法 以及 培养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以及培养基,涉及海棠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其包括:芽诱导步骤;所述芽诱导步骤包括:将海棠外植体置于芽诱导培养基中以诱导形成不定芽;其中,所述芽诱导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MS+0.18‑0.22mg/L TDZ+0.38‑0.42mg/L KT+0.8‑0.12mg/L NAA。该组织培养方法具有较低的污染率低以及较高的诱导率、增殖倍数和生根率,用于对海棠组织培养,可培养出大量的海棠植株,提高植株成活率,缩短育种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棠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以及培养基。
背景技术
‘冬红’海棠取自江苏省江都市仙女镇(东经119°55′,北纬32°42′)的南京林业大学海棠种质资源圃。在常规的育苗方式为播种育苗,一颗种子一般只能孕育一株植株。单粒种子只可诱导单株植株,育种周期长。但现有的海棠组织培养方法对‘冬红’海棠而言存在诱导率、增殖倍数和生根率低等问题。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该组织培养方法具有较低的污染率低以及较高的诱导率、增殖倍数和生根率,用于对海棠组织培养,可培养出大量的海棠植株,提高植株成活率,缩短育种周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棠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组合。该培养基组合可以用于海棠的组织培养,具有较低的污染率低以及较高的诱导率、增殖倍数和生根率,可培养出大量的海棠植株,提高植株成活率,缩短育种周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其包括:芽诱导步骤;上述芽诱导步骤包括:将海棠外植体置于芽诱导培养基中以诱导形成不定芽;
其中,上述芽诱导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MS+0.18-0.22mg/L噻苯隆(N-苯基-N’-1,2,3-噻二唑-5-基脲,简称TDZ)+0.38-0.42mg/L激动素(KT)+0.8-0.12mg/L萘乙酸(NAA);
优选的,上述海棠外植体为去除海棠种子的种皮后的胚。
种皮是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进化来保护内部胚不受外界环境所损坏。而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种皮也会限制种子的萌发,在本发明的研究中,发现种皮对种子的组织培养有较大影响,种皮会影响种子的萌发,污染率增高,不定芽的诱导率降低。因此,采用去除海棠种子的种皮后的胚作为外植体,可以大大地降低污染率、提高诱导数和诱导率。
优选的,上述芽诱导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MS+0.2mg/L TDZ+0.4mg/L KT+0.1mg/LNAA;即在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0.2mg/L TDZ、0.4mg/L KT、和0.1mg/L NAA。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芽诱导培养的条件如下:暗培养25-35天,转光培养,光培养28-32天,光照强度1100-1300lx,时长14-16h/d。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在上述芽诱导步骤之后,上述组织培养方法还包括:增殖培养步骤;
上述增殖培养步骤包括:将上述不定芽置于增殖培养基中以诱导形成无根苗;
上述增殖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MS+0.48-0.52mg/L 6-苄氨基腺嘌呤(6-BA)+0.18-0.22mg L NAA+0.8-0.12m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优选的,上述增殖培养基具有如下成分:MS+0.5mg/L 6-BA+0.2mg L NAA+0.1mg/LPVP。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增殖培养的条件如下:光培养28-32天,光照强度1100-1300lx,时长16h/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16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