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冷却系统中一种冷却风扇驱动方式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1815.X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5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秦四成;李克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聊城市德通交通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04 | 分类号: | F04D25/04;F02B29/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张晶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冷却系统 低温循环 冷却系统 冷却风扇驱动 低温散热器 热交换 风扇驱动 冷却风扇 冷却空气 控制阀 冷却液 中冷器 水冷 马达 冷却风扇转速 驱动冷却风扇 发动机增压 冷却液热量 车辆冷却 工作效率 空气热量 模块形式 驱动方式 散热技术 元器件 转动 灵活 流动 | ||
本发明属于车辆冷却散热技术领域,涉及车辆冷却系统中一种冷却风扇驱动方式,是在车辆低温循环冷却系统中实现的,低温循环冷却系统由低温循环泵、风扇驱动马达及控制阀、冷却风扇,水冷中冷器和低温散热器组成;冷却液经由低温循环泵获得能量后,流经风扇驱动马达及控制阀,驱动冷却风扇转动,并实现冷却风扇转速控制;冷却液再流经水冷中冷器热交换获得发动机增压空气热量;冷却空气在冷却风扇驱动下,流经低温散热器,冷却液热量在低温散热器中与流动的冷却空气实现热交换;本发明实现了冷却风扇新的驱动方式,使车辆冷却系统独立为模块形式,易于在车辆上灵活安装,提高了冷却系统工作效率,减少了冷却系统元器件组成,降低车辆冷却系统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冷却散热技术领域,涉及车辆冷却系统中一种冷却风扇驱动方式,适用于车辆多热源系统、大散热量要求的高效散热方式。
背景技术
车辆系统有诸多热源,如发动机水冷系统热源、发动机增压空气热源、车辆传动系统热源、车辆作业装置液压系统热源、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热源、车辆空调系统冷凝器热源等,根据主机系统配置不同,车辆热源略有差异。车辆冷却系统是保障车辆各系统温度要求的关键系统,其中冷却风扇的驱动是车辆冷却散热的关键部分,它决定着冷却空气的流动特征,进而决定着冷却系统的热交换效率。车辆冷却系统中冷却风扇驱动的常见方式有:机械式驱动、电驱动、液压式驱动(以液压油为工作介质)。基于车辆由高温循环和低温循环组成的双循环冷却系统,发明了一种以冷却液为工作介质的冷却风扇驱动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车辆冷却系统中冷却风扇新的驱动方式。本发明是基于车辆双循环冷却系统,它由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和低温循环冷却系统组成。
本发明利用车辆双循环冷却系统中低温循环泵驱动冷却液流动,冷却液先驱动冷却风扇驱动马达,使冷却风扇转动,实现车辆冷却系统中冷却风扇新的驱动方式,冷却液再流经发动机增压空气的水冷中冷器等车辆系统散热单元,在相应的散热器中实现冷却液热量与冷却空气的热交换,构成车辆双循环冷却系统中低温循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所述车辆冷却系统冷却风扇新的驱动方式,是在车辆低温循环冷却系统中实现的,所述的低温循环冷却系统包括低温循环泵1、风扇驱动马达及控制阀2、冷却风扇3,水冷中冷器4和低温散热器6;
所述低温循环泵1驱使低温循环冷却系统中冷却液流动;
所述低温循环冷却系统中冷却液经由低温循环泵1获得能量后,流经风扇驱动马达及控制阀2,驱动冷却风扇3转动,并实现冷却风扇3转速控制。
冷却液再流经水冷中冷器4热交换获得发动机增压空气热量。
所述冷却空气在冷却风扇3驱动下,经导风罩5,流经低温散热器6。低温循环冷却系统中冷却液热量在低温散热器6中与流动的冷却空气实现热交换。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发动机增压空气的冷却在低温循环冷却系统中的水冷中冷器4中实现,冷却发动机增压空气的温度,减少发动机增压空气流动阻力,增加发动机增压空气充气效率,保障发动机增压空气进入燃烧室的状态要求,使发动机更高效燃烧、更清洁燃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低温循环冷却系统中,利用低温循环泵的驱动,以冷却液为工作介质,由液压马达驱动冷却风扇转动,实现了冷却风扇新的驱动方式,使车辆冷却系统独立为模块形式,易于冷却系统在车辆上的灵活安装,提高了车辆冷却系统工作效率,减少了车辆冷却系统元器件组成,降低车辆冷却系统成本,提高了车辆冷却系统工作可靠性。
在水冷中冷器中实现发动机增压空气的冷却,减小了增压空气散热器体积,降低了增压空气流程阻力,提高了增压空气压力,增加空气充气效率,改善了发动机燃烧效果,提高车辆性能,节约燃油消耗,降低排放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聊城市德通交通器材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大学;聊城市德通交通器材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18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