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面夹纱编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92019.8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78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沈卫国;顾洪德;水根妹;倪森键;叶明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斓帛针织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唐迅 |
地址: | 314502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编织 方法 | ||
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双面夹纱编织方法,它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所述横机通过纱嘴以纱线A、纱线B、纱线C进行编织,编织时通过对线圈的选着性前后对翻,使纱线B与纱线C分别位于编织线圈的正反两面,编织方向包括纱嘴右行时和纱嘴左行时,本发明通过灵活多变的花型图案与性质不同的针织纱线(如颜色、形状、弹性等不同的针织纱线)的组合,织造的针织物可呈现更为丰富的肌理色彩对比,其织物产品适用领域广泛,市场潜力巨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物编织方法,特别是一种双面夹纱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针织物组织结构作为产品设计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传统的组织结构已不能完全满足产品的设计开发需求。如图 1 所示,为传统编织工艺的夹纱(inlay)组织结构,是用纱环的一部分压住条纱线,从而产生从正面可以同时看到纱环和夹纱纱线,视觉效果为线圈和浮线的组合。传统的编织方法在单行表面只能体现一种夹纱纱线,无法满足所有的设计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面夹纱编织方法,在单层针织物的双面夹纱(inlay)组织,使用两条同色或不同色的纱线,把同一行上的线圈通过二次翻针,分别夹住纱线 B 和纱线 C,并使纱线 B 和 C 分别出现在织片的前或后,产出整个织片全部以浮线纬纱构成的效果。通过图案的形式表现出来,效果上区别于以往的组织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双面夹纱编织方法,它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所述横机通过纱嘴以纱线 A、纱线 B、纱线C进行编织,编织时通过对线圈的选择性前后对翻,使纱线 B与纱线 C分别位于编织线圈的正反两面,编织方向包括纱嘴右行时和纱嘴左行时,该编织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纱嘴右行时
(a)、纱线 A 根据夹纱纱线 B 的图案需求右行进行正反针线圈编织;
(b)、纱嘴带纱线 B 进行纬向不织夹纱,同时将前后针床已有编织线圈的针位线圈翻至对面针床,达到压住纱线 B 的作用,并同时满足夹纱纱线 C 的图案需求;
(c)、纱嘴带纱线 C 进行纬向不织夹纱,同时将前后针床已有编织线圈根据下一行夹纱纱线 B 的图案需求翻针,同时达到压住纱线 C 的作用;
(2)纱嘴左行时,编织步骤与上述相同。
本发明突破了传统编织方法的上述局限性,满足了针织产品面料化、梭织化的特殊需求,丰富了夹纱(inlay)组织的表现手法和设计手段,对更好地诠释设计理念起到一定的作用,为针织产品开发及市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发明通过灵活多变的花型图案与性质不同的针织纱线(如颜色、形状、弹性等不同的针织纱线)的组合,织造的针织物可呈现更为丰富的肌理色彩对比,其织物产品适用领域广泛,市场潜力巨大。此外,在工业实用性方面,本发明的编织方法能广泛应用于夹纱(inlay)功能的电脑横机。可满足并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推动我国针织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夹纱编织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编织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纱嘴右行时编织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纱嘴左行时编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描述的双面夹纱编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斓帛针织科技(嘉兴)有限公司,未经斓帛针织科技(嘉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20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