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增强改性聚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3160.X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6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清;王桂平;王荣浩;马千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寿光鲁清石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08;C08L51/06;C08L61/24;C08K7/20;C08K3/04;C08K9/04;C08K9/02;C08K9/10;C08J9/1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武欢欢 |
地址: | 262715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发泡材料 增强改性 制备 石墨烯 汽车用 拉伸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 聚丙烯材料 玻璃微珠 发泡材料 强度分布 弯曲模量 相容性 穿孔 发泡 泡孔 破泡 平整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用增强改性聚丙烯发泡材料,所述聚丙烯发泡材料,石墨烯的含量为9.5‑10.1wt%;拉伸强度为85‑90MPa;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增强改性聚丙烯发泡材料,石墨烯的含量为9.5‑10.1wt%;石墨烯、玻璃微珠与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相容性好,同时拉伸强度达85‑90MPa,缺口冲击强度(23℃)为58‑62KJ/m2,缺口冲击强度(‑30℃)为10‑13 KJ/m2,弯曲模量为2300‑2350MPa;密度为0.2‑0.3g/cm3;泡孔直径在12‑15微米,孔的密度在9‑9.5x108个/cm3,材料无穿孔、破泡现象,材料表面平整。本发明制备的发泡增强改性聚丙烯材料,强度分布均匀、气泡分布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增强改性聚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降低汽车油耗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为汽车减重。相关数据显示,汽车车身自重约消耗70%的燃油,汽车整车质量每减少 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同时汽车轻量化直接提高汽车的比功率,使汽车的动力性能提高。因此,轻量化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微发泡技术是汽车轻量化 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将其引入汽车材料的制备技术中,在保证材料基本性能的前提下,显著减轻制件重量,有利于实现汽车轻量化。其中,具有轻量化特征的聚丙烯微发泡材料替代未发泡材料,在性能满足的情况下,零部件减重10%以上。已在部分汽车部件,如仪表板、座 椅、后备箱盖板等部件得到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通常非晶态聚合物(如ABS、PS)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存在类似橡胶一样的弹性行为,而处于半结晶的聚丙烯则没有。这一缺点影响了聚丙烯不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热成型,它的软化点和熔点非常接近,一旦到达熔点,熔体粘度急剧下降,随之熔体强度也大幅下降,导致在热成型时制品壁厚不均,挤出发泡泡孔塌陷等问题,大大限制了聚丙烯在某些方面的应用。
CN106084453A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微发泡增强改性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重量分数的原料组成:聚丙烯60-90份;高熔体强度聚丙烯6-12份;3000目刚玉粉1.2-1.8份;5000目蓝晶石粉0.9-1.2份;8000目滑石粉8-16份;抗氧化剂0.1-3份;增韧剂1-30份;碳酸氢钠发泡剂0.5-8份。制备方法:在长径比为42:1的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混合分散,挤出造粒,最终得到产品。发明制得的微发泡增强改性聚丙烯泡孔结构的壁厚较大,破裂现象明显减少。泡孔结构均匀,发泡后密度低,耐高温性能大大提高,该专利虽然可以解决聚丙烯发泡材料的泡孔容易破裂的现象,泡孔结构均匀,但是其采用碳酸氢钠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发泡倍率低,发泡后的密度仍然较大,不能有效的减少汽车重量。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强度高,具有很高的导电性,是世界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现有技术把石墨烯添加到聚丙烯中制备发泡材料,可以提高聚丙烯的强度和导电性。但是石墨烯和聚丙烯,特别是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相容性差,导致制备的发泡材料的强度分布不均匀,发泡材料的发泡密度较大,因为石墨烯可以充当异相成核点,如果石墨烯分布不均匀,就会导致泡孔分布不均匀。
氧化石墨烯进一步经过改性提高其亲油性,可以提高与聚丙烯的相容性,比如CN107987400A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改性聚丙烯微发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采用有机胺改性剂对氧化石墨烯进行接枝改性,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引入亲油基团,改善了石墨烯与聚丙烯的相容性,同时提高其力学性能。但是其采用的聚丙烯为共聚聚丙烯,熔体流动速率为30-100g/10min,虽然可以提高氧化石墨烯与共聚聚丙烯的相容性,并不适用于石墨烯-高熔体强度聚丙烯体系,因为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度很低,小于2g/10min,有的甚至小于1g/10min,氧化石墨烯的改性方法并不能提高与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相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寿光鲁清石化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寿光鲁清石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31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