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解盐溶液高效再生树脂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393766.3 申请日: 2019-05-13
公开(公告)号: CN110038647A 公开(公告)日: 2019-07-23
发明(设计)人: 双陈冬;杨梦茜;王钧田;李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主分类号: B01J49/00 分类号: B01J49/00
代理公司: 南京思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8 代理人: 苗建
地址: 210023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 电解盐溶液 高效再生 反洗 填充 电化学反应 树脂脱附液 电解液 流出液 树脂柱 饱和吸附量 再生 电解反应 树脂再生 硝酸盐氮 循环反应 再生树脂 吸附量 废液 吸附 去除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盐溶液高效再生树脂的方法,属于树脂再生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电解盐溶液高效再生树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质量浓度为1~20%NaCl溶液以1~30V电压进行电解反应后,得到电解液;(2)将上述电解液从填充有离子交换树脂的树脂柱底部通入,对填充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反洗后,得到树脂脱附液;(3)将上述树脂脱附液进行电化学反应后,得到流出液,所述流出液从树脂柱底部通入,对填充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反洗,反洗后的废液进行电化学反应,如此进行循环反应。本发明的再生树脂的方法,去除硝酸盐氮效率高,达到85%~100%,再生后的树脂再吸附的吸附量为再生前树脂饱和吸附量的80%~95%。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树脂再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解盐溶液高效再生树脂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业废水,农业用水和生活污水等的大量排放,自然界水体中各类污染物浓度急剧升高,地表水和地下水均遭受严重污染,受污染的水体会对动植物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些污染物在饮用水中的存在也会危害人体健康。

树脂吸附是水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技术,其原理是树脂通过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吸附水中污染物质,将其从水中去除。树脂能够去除水中的硝酸盐、有机物、重金属等。使用阴离子交换法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已列为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gency ,EPA)推荐技术之一。树脂吸附去除水中污染物具有去除效率高,出水运行稳定的特点,但树脂再生是制约树脂吸附技术大规模应用的一个瓶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1树脂再生不彻底,导致树脂吸附能力降低,树脂寿命减少,增加成本;2树脂再生时需要使用大量化学药剂,工业上大多采用酸、碱、食盐溶液进行再生,产生大量高盐脱附液,难以处理和回收利用。

专利CN101870505A公开了一种粉体树脂用于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的方法,将生物技术处理后的印染废水经过滤,在反应器中与粉体树脂充分混合接触反应后沉淀分离,将沉淀分离出的粉体树脂输送至脱附槽中用含无机脱附剂的脱附液脱附,水洗后输送至反应器中再次使用。该方法工艺简单、投资较少、处理效果好,且可在现有生化处理系统上通过简单改造实现该工艺,但该方法会产生大量高盐脱附液难以处理。

专利CN102050554A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净化废水后树脂高浓脱附液的处置方法,主要是将树脂高浓脱附液经纳滤膜截留,纳滤透过液经氧化后作为脱附剂重复利用,在纳滤截留液中加入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对混凝沉淀后的上清液进行Fenton氧化或臭氧氧化,将混凝沉淀后的液体返回到生化尾水段的生化系统进一步进行生物降解,该方法实现了高浓脱附液的循环处理,但仍然存在使用大量化学药剂、成本高、膜污染严重等问题。

专利CN103408102A公开了一种使脱附液减量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方法,用再生液再生树脂后成为脱附液,将此脱附液进行混凝形成清液,配制再生液进行循环套用再生树脂多个批次,该方法再生剂利用率高,脱附液产量低,节约了脱附液处置费用,但并未提出良好的脱附液处置方法,且再生液循环套用再生树脂有可能造成树脂的损坏,减少使用寿命。

专利CN103193364A公开了一种离子交换树脂脱附液的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将树脂脱附液通过超滤膜系统分离成有机物浓度高的浓缩液和浊度低的滤出液,浓缩液在酸性环境下加入亚铁离子和过氧化氢氧化,生成富含三价铁可生化性高的活性污泥营养液;超滤滤出液进入纳滤膜系统分离,产生澄清的滤出液和少量的浓缩液;纳滤浓缩液回流进入超滤系统,纳滤滤出液添加氯化钠配制成树脂再生剂使用,该方法将树脂脱附液中高浓度的有机物和盐进行分离,分别进行综合利用,实现了离子交换树脂脱附液的资源化利用,但该方法工艺复杂,超滤膜和纳滤膜都容易被污染,增加了处理难度和成本。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未经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37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