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3800.7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1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侯章贵;高杨;陈宇霏;辛靖;王宁;吴颖;韩龙年;陈松;张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炼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中海油(青岛)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888 | 分类号: | B01J23/888;B01J35/02;C10G4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雪梅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 处理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其包括金属活性组分和负载所述金属活性组分的载体,其中,所述金属活性组分包含WO3、NiO、CoO和MoO3,所述载体的结构中包括MgO和含孔道的金属氧化物基体,所述MgO均匀分散在含孔道的金属氧化物基体中,且至少大部分MgO均匀分散在所述含孔道的金属氧化物基体的孔道表面。该加氢处理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兼具高脱硫、脱氮、烯烃饱和性能,是性能优异的馏分油加氢精制催化剂,适用于所有馏分油以及煤制油的加氢处理过程。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原油重劣质化的加剧以及油品质量标准的不断升级,面对逐渐普遍化的国VI标准油品的生产,炼油企业在维持加工生产超低硫柴油(10ppm)的同时,还需进一步降低油品中的烯烃、芳烃、苯等不饱和烃含量。对炼油工业而言,加氢催化剂活性的提高无疑是保证多项产品指标以及满足环保指标最经济的方式。
CN100998952A专利提供了一种含有W、Mo、Ni、P的焦化汽油加氢精制催化剂,该催化剂金属含量高,在焦化汽油加氢精制加工时具有烯烃饱和低温活性好,降低了反应器如何温度等优点,然而此方法在较低的温度下脱硫、脱氮效果不佳。
CN 103521236A描述了一种含以Mo、Ni、Co、W为活性金属,Mg为助剂元素,TiO2-Al2O3为载体的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由于催化剂中含有TiO2和Mg,从而改善了活性金属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二烯烃缩聚,使焦化汽油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进行加氢精制,减缓了结焦速率,且脱硫、脱氮效果较好。
CN108236965A专利公开了一种改性加氢脱硫催化剂,该催化剂采用一种浸渍了金属Mg和机械混合了柠檬酸的分子筛/氧化铝复合载体。Mg2+取代了氧化铝尖晶石结构中的四面体Al3+,促进了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分布,促进了Mo物种的硫化,使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该加氢处理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兼具高脱硫、脱氮、烯烃饱和性能,是性能优异的馏分油加氢精制催化剂,适用于所有馏分油以及煤制油的加氢处理过程。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包括金属活性组分和负载所述金属活性组分的载体,其中,所述金属活性组分包含WO3、NiO、CoO和MoO3,所述载体的结构中包括MgO和含孔道的金属氧化物基体,所述MgO均匀分散在含孔道的金属氧化物基体中,且至少大部分MgO均匀分散在所述含孔道的金属氧化物基体的孔道表面。
可选地,以催化剂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中包含:WO35-30wt%,MoO35-20wt%,MgO 0.1-8wt%,且,Ni与W和Mo总量的摩尔比为1:1-1:5,Co与Ni的摩尔比为12:1-1:12。
可选地,以催化剂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催化剂中WO3的含量为8-30wt%。
可选地,所述催化剂中,Ni与W和Mo总量的摩尔比为1:1-1:4。
可选地,所述含孔道的金属氧化物基体选自氧化铝、氧化铝-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炼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中海油(青岛)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炼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中海油(青岛)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38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