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熄焦废水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4020.4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7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万和环保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56;C02F103/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专注鱼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56 | 代理人: | 凌霄汉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絮凝池 熄焦 沉淀池 混凝池 废水处理工艺 高分子助凝剂 输入管道 混凝剂 生化污水处理 固定板安装 高效节能 汇总管道 集成一体 污泥处理 污泥管道 原水管道 搅拌器 原水管 并联 污泥 泵排 垂向 原水 蒸氨 后排 水池 废水 浓缩 | ||
本发明公开了熄焦废水处理工艺,将蒸氨废水经过生化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至熄焦水池进行熄焦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焦处理如下:本工艺依次包括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它们集成一体设置,所述混凝池侧部连同原水管并注入原水,上部连同混凝剂输入管道,并输入混凝剂,所述絮凝池上方设置高分子助凝剂输入管道,并向所述絮凝池内输送高分子助凝剂;所述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上方采用固定板安装垂向至池内的搅拌器;位于所述的沉淀池内底部连同污泥管道,并并联至原水管道上,其汇总管道内浓缩后污泥通过泵排送至污泥处理站;本工艺高效节能处理效果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工艺,具体涉及一种熄焦废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厂现场实际情况调研发现:(1)大部分焦化厂熄焦水经过循环使用后各项指标均较高。
(2)熄焦水经过循环使用后,挥发酚、COD、氰化物和悬浮物的浓度上升,氨氮pH值亦不会出现大范围波动;
COD浓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水蒸发后浓缩、焦炭附着物进入等原因造成,循环使用后一般会增加5%-30%。
氰化物(易释放氰化物)出现升高,主要是由于水分蒸发后浓缩和熄焦后水温升高,导致络合氰化物转化为易释放氰化物造成。
悬浮物是因为熄焦后焦炭表面附着焦粉进入水体导致升高。
(3)熄焦水处理工艺设计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工艺成熟度,平面布置应合理紧凑,减少占地面积,处理系统运行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调节余地,以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管理、运行、维修方便,尽量考虑操作自动化,减少操作劳动强度。
(4)设备选型采用通用产品,选购的产品在国内应是技术先进、质量保证、性能稳定可靠、工作效率高、管理方便、维修维护工作量少、价格适中及售后服务好的产品,我公司研发一体化熄焦水处理装置对熄焦水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熄焦废水处理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熄焦废水处理工艺,将蒸氨废水经过生化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至熄焦水池进行熄焦处理,所述焦处理如下:
本工艺依次包括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它们集成一体设置,所述混凝池侧部连同原水管并注入原水,上部连同混凝剂输入管道,并输入混凝剂,所述絮凝池上方设置高分子助凝剂输入管道,并向所述絮凝池内输送高分子助凝剂;所述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上方采用固定板安装垂向至池内的搅拌器;位于所述的沉淀池内底部连同污泥管道,并并联至原水管道上,其汇总管道内浓缩后污泥通过泵排送至污泥处理站。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采用斜管沉淀及污泥循环方式的澄清池。
进一步的,熄焦废水处理工艺还包括沉淀池一、沉淀池二、熄焦塔、回收池、提升泵和新增一体化处理器,所述沉淀池一内废水经一次沉淀后,再经所述沉淀池二的二次沉淀后,在经提升泵将所述沉淀池内的废水液提升至新增一体化处理器内,所述新增一体化处理器在通过管道连通至回用池内进行存储,再利用,所述回用池内的废水在经另外一提升泵将其内废水提升至熄焦塔内进行回用。
进一步的,回收池内的废水经另一提升泵提升至一体化处理器,辅以投加复合高效混凝剂.COD、氰化物去除剂,通过吸附、混凝实现一体化处理器出水水质提升。
进一步的,熄焦废水处理工艺中原水水质要求CODcr小于150mg/L,氰化物小于0.2mg/L。
进一步的,熄焦废水处理工艺中的新增一体化处理器采用混合反应、絮凝沉降一体化设施。具有利用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的特点。混合反应区采用曝气的方式确保反应充分;沉降区内增设斜管填料以实现泥水的高效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万和环保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万和环保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40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