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时高并发的人脸考勤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94352.2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6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喜生;巫景华;张学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唐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1/10 | 分类号: | G07C1/10;H04W4/021;G06K9/00;G06K7/1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51145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时高 并发 考勤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时高并发的人脸考勤系统及方法,包括至少一个位置锚点装置,位置锚点装置设置于教室内,位置锚点装置连接有云服务器,位置锚点装置还与多个移动智能终端无线连接,移动智能终端设置于学生身上,位置锚点装置显示包含SSID、教室编号信息的二维码,移动智能终端扫描二维码获取SSID以及教室编号信息存储,移动智能终端与位置锚点装置验证连接关系并获取考勤时间,移动智能终端采集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考勤,通过位置锚点装置或移动网络连接云服务器发送人脸考勤标识信息;本发明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进行人脸识别,实现了人脸识别的并发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考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短时高并发的人脸考勤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的高校课堂普遍为两个自然班合班授课,人数在70人左右;对于专业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人数为100至140人左右。迟到、旷课等情况普遍存在。传统的教师点名考勤方式浪费时间且不容易规避替答、替上课的情况;采用人脸识别终端进行考勤的方式,因人数众多,在人脸识别过程极易形成性能瓶颈;采用微信扫码、蓝牙连接等基于移动设备的方式,虽然提高了并发性,但不容易规避学生不到教室而移动设备到教室完成考勤的现象。
当前高校的学生人数众多,在校学生数普遍达到2-4万人;授课方式实行走班制,没有固定课室;上午或下午如果安排有两门课,则第一门课程下课后,需要在20分钟内到达另一课室,而两门课有的时候在一栋教学楼的不同楼层内,有的时候在不同的教学楼内。教室内通常无WiFi覆盖,同时因教室结构、手机不同,存在移动通信信号时好时坏的情况。
现有技术的不足:
1.人工考勤费时费力,学生数多时存在替代替签的情况;
2.单纯依赖设备考勤时,存在设备到人不到的情况;
3.采用现有的指纹、人脸等生物识别考勤设备,存在考勤时间长、短时间内无法完成考勤的情况;
4.基于C/S模式的移动终端的人脸考勤方式,一方面受教室内移动通信信号不佳使个别学生无法短时间内完成考勤,一方面在短时间内高并发的人脸考勤请求,对服务端的带宽、运算能力要求高;同时存在学生不来教室即可完成考勤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短时高并发的人脸考勤系统及方法,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进行人脸识别,提高了考勤的并发操作性;人脸识别下沉到移动智能终端进行,同时人脸考勤成功后进行信息提示,使学生端的用户体验得到良好的提升,移动智能终端在信号好的时候同步到服务器的方式完成整个过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短时高并发的人脸考勤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位置锚点装置,位置锚点装置设置于教室内,位置锚点装置连接有云服务器,还包括移动智能终端,移动智能终端设置于学生身上,位置锚点装置显示包含SSID、课室编号信息的二维码,移动智能终端扫描二维码获取SSID以及课室编号信息存储,移动智能终端与位置锚点装置验证连接关系并获取考勤时间,移动智能终端采集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考勤,通过位置锚点装置或移动网络连接云服务器发送包含考勤时间、考勤成功的人脸考勤标识信息。
其中位置锚点装置的二维码每节课动态更新。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移动智能终端在同位置锚点装置建立连接后,把位置锚点装置中的时钟模块的时间作为考勤时间,规避了考勤数据传送到云服务器时学生变更移动智能终端系统时间作弊的行为;
移动智能终端通过位置锚点装置的二维码扫描,获取位置锚点装置的无线连接模块的ssid及所在教室编号,使学生的移动智能终端必须到达教室才能进行人脸识别考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唐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唐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43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