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上肢建模方法及运动机能评估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5151.4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7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黄东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中大新华人文与健康科学研究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 |
主分类号: | G16H50/50 | 分类号: | G16H50/50;G06N3/08;G16H50/30;G16H5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何志铿 |
地址: | 51008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神经网络 上肢 建模 评估系统 运动机能 移动客户端 手臂 标准模型 对比误差 建立模型 建模对象 模型参数 上肢运动 实际模型 输出模型 数据包括 数据建立 运动数据 正常人体 智能设备 评估 云端 手机 后台 采集 电脑 | ||
1.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上肢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先通过采集建模对象的上肢旋转运动数据,将运动数据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由人工神经网络输出模型参数并建立模型;
所述的上肢运动数据包括:手部位姿位置、手部位姿速度和手臂长度;
所述的模型参数包括:手臂旋转角度和手臂旋转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上肢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建模的对象按照指示做出相应的上肢旋转动作,采集上肢运动数据;
步骤S20,将所采集到的手部位姿位置、手部位姿速度和手臂长度三个运动数据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后输出手臂旋转角度和手臂旋转速度;
所述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层为三个节点,分别为手部位姿位置、手部位姿速度和手臂长度;具有一层隐含层,隐含层设有4个节点;输出层为两个节点,分别为手臂旋转角度和手臂旋转速度,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函数为:
其中,X为输入量,Y为输出量,B1为输入层和隐含层的截距,W1为输入层和隐含层的连接权重,B2为隐含层和输出层的截距,W2为隐含层和输出层的连接权重;
第一层神经网络参数为:
B1=[2.0471;0.374;-0.753;4.129;-0.643;1.457;-0.0282;1.486;3.986;0.8446;-2.1286;-4.590];
W1=[-0.923 -0.0451 0.1336 1.121 -0.3543 0.749;-1.130 -0.8902 0.287 -0.7050.3672 0.962;-0.1187 0.1872 0.695 -0.1449 -0.792 -0.983;2.493 1.734 -3.7981.7199 3.884 0.853;2.082 0.0241 -0.593 -3.138 1.4292 0.6974;0.57119641019760192 -0.762 -0.304 0.313 -1.765 -0.0406;-3.7785 -0.0130 2.58212.2695 -1.761 -0.578;0.9385 0.472 -1.536 2.053 -2.571 -0.102;1.470 0.821 -0.957 3.894 -2.116 0.5838;0.727 -1.172 -0.693 -0.142 2.385 1.0484;-1.7840.689 0.281 -0.288 1.215 0.447;-4.4057 -1.972 2.4662 -0.692 -3.591 -0.881];
第二层神经网络参数
B2=3.9083;
W2==[-2.377 1.9444 2.565 5.197 -1.725 -2.6794 -1.7185 1.597 -1.700 0.861-1.596 5.268];
步骤S30,根据手部位姿位置、手部位姿速度、手臂长度、手臂旋转角度和手臂旋转速度建立上肢旋转运动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上肢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0是通过体感设备采集上肢旋转运动数据;或者在具体关节位置放置标记点,利用光学设备采集具体关节的三维空间位置轨迹,再通过常规人体运动学模型运算出上肢运动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上肢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体关节包括:肩关节位置、肘关节位置、腕部关节位置和手部关节位置。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上肢建模方法在人体上肢建模评估软件系统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中大新华人文与健康科学研究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中大新华人文与健康科学研究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515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社区骨质疏松防治管理系统
- 下一篇:糖尿病的预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