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疗器械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5172.6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4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平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62 上海市普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合器 体内 闭合 缝合 深部 医疗器械 材料制备 连续缝合 器官表面 生物相容 粘膜表面 针孔距离 自然腔道 组织表面 可并联 可调节 负压 进针 绕圈 串联 开口 重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体内缝合器,该体内缝合器由生物相容的材料制备,所述体内缝合器至少有一个可吸提目标缝合组织的负压吸提构件,该体内缝合器可经自然腔道或/和开口进入体内,在粘膜表面或深部、器官表面或深部、其他组织表面或深部进行缝合与闭合或其他部位及方式的缝合与闭合,并可调节进针深度、调节针孔距离、可间断或连续缝合及闭合、可并联或串联或交叉或重复或绕圈及其他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相关申请的交互关照。
本申请可以是2018年2月21日(申请号201810152994.7)提交的申请系列的部分延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至少有一个负压吸提构件或单元的体内缝合器。
背景技术
经内镜通过自然腔道和开口,可避免以往一些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或微创手术所造成的损伤。
依内镜,可进行诊断、切除、引流等,但缝合仍是问题:(软式)内镜不具备腹腔镜手术操作件的刚硬度,而体内欲被缝合的组织又松软且不固定,很难准确进针、拔针、打结,非顶部(或目标缝合组织浅部)负压吸提的底部(或目标缝合组织深部)钳抓、钩挑、钻拎等等又极易损伤组织,即便钳抓或钩挑或钻拎起组织了,又或多或少阻挡了进针,即便进针了,又很难拔针或连续拔针或连续进针,即便拔针了,又很难牢固打结。
安全度高、制作成本低、操作简便的内镜手术缝合器械,目前尚属罕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体内缝合器,且生物相容的并至少有一个负压吸提构件或单元的体内缝合器。
制备生物相容的体内缝合器,至少有一个负压吸提构件或单元(可以是索条状或/和喇叭状或/和圆盘状或/和三角状或/和正方形或/和椭圆形或/和任意组合),缝合器经机体自然腔道或/和开口进入体内,在粘膜表面或深部、器官表面或深部、其他组织表面或深部进行缝合与闭合,负压吸提构件或单元连接负压发生器,可吸提目标缝合组织;负压吸提构件或单元可与缝合器任意部位连接,也可以与其无任何连接;负压吸提构件或单元可接传感器,可依此判断吸提组织的类别、深浅、面积、体积等;缝合器可调节进针深度、调节针孔距离、孔距间组织可随之隆起、可间断或连续缝合及闭合、可并联或串联或交叉或重复或绕圈及其任意组合,可通过缝线打结引导结构和/或直接和/或预设线结在体内打结,也可在体外打结后引导到体内局部,也可用免打结缝线、自粘合缝线、自封缝线等;缝合器可折叠或/和扭转或/和翻转或/和弯曲及其任意组合,也可置入胶囊体进入体内、遥控智能操作;缝合器可有针道(隙)、线仓、推栓、拉栓、耳杆、线缝、操纵线、外接操纵单元等;缝合器及其针线的移动连接瞬间和/或柔缓和/或间断和/或持续及其任意组合的发力或/和推拉装置;缝合器用打结器或/和打结钳或/和机械手或/和金属夹或/和高分子聚合物夹或/和粘合或/和热合或/和其他物理或/和化学的或/和生物的方法固定或/和闭合针线;缝合器体外操作单元可用握持内镜的手的无名指和小指联动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可经自然腔道或/和开口在体内表面或深部进行缝合(进针、拔针、打结),可运用负压吸提构件或单元吸提目标缝合组织(避免或减少组织损伤、避免或减少阻挡进针),可减少内镜远端抽吸时的镜头污染,且能控制进针深度和针孔距离,尤其是仅依托软式内镜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结构示意图。
图1中标号所表示的部件或部位为:1-线仓;2-缝针;3- C形针道;4-喇叭状负压吸提管;5-圆柱形缝合器套柄;6-内镜远端;7-操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平,未经万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51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