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ET-CT移动医疗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5322.3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6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勇;李永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迪森诺亚移动医院智能装备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6/03 | 分类号: | A61B6/03;B60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模块 医疗舱 车载单元 移动医疗 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 辐射设备 通用性强 外壁结构 整体布局 车载式 拓展 改装 人群 衔接 移动 医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PET‑CT移动医疗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车载模块和辅助车载模块;所述主车载模块包括第一车载单元和第一医疗舱单元;所述辅助车载模块包括第二车载单元和第二医疗舱单元;所述第一医疗舱单元与第二医疗舱单元之间通过拓展模块进行连接;本发明中主车载模块与辅助车载模块所采用的整体布局外壁结构相同,辅助车载模块可实现简单的改装成为主车载模块,通用性强;此外,主车载模块与辅助车载模块之间设置拓展模块进行衔接,便于医生与病员在车载模块与辅助车载模块之间进行移动,实现任意模块间的连接;这样的车载式结构能够实现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可随时随地进行工作,提高效率且能够使得辐射设备远离人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式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ET-CT移动医疗单元。
背景技术
PET/CT(计算机断层扫描),目前使用情况为:医院建造专门就有一定辐射防护等级的CT室,设备固定在CT室内使用;在移动式PET/CT扫描系统中采用的是单一的移动单元进行简单的装载设备;与相应的辅助设备之间的衔接存在问题,病人在完成CT后需要辗转各个地面设置的服务区域进行后续的诊疗,使得整体的效率低下;
因此需要配备相应的辅助车辆,实现移动的车载式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在诊疗后进行无缝衔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PET-CT移动医疗单元,能够解决一般的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采用的是固定在医院,灵活性差难以实现移动与辅助设备对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PET-CT移动医疗单元,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主车载模块和辅助车载模块;所述主车载模块包括第一车载单元和第一医疗舱单元;所述第一医疗舱单元设置在第一车载单元上;所述辅助车载模块包括第二车载单元和第二医疗舱单元;所述第二医疗舱单元设置在第二车载单元上;
所述第一医疗舱单元与第二医疗舱单元之间通过拓展模块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医疗舱单元包括第一舱体和设置在第一舱体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所述第一舱体包括控制舱和设备舱;所述设备舱的舱壁为铅防护层;所述控制舱和设备舱均独立设置有与辅助车载模块相连的出口;
所述第二医疗舱单元包括第二舱体,所述第二舱体内通过个隔板划分有工作站、注射室、休息室和卫生间;所述工作站与注射室相邻设置;所述注射室、休息室和卫生间形成的整体舱壁为铅防护层。
进一步的,所述拓展模块在相邻的车载单元之间为医生通道和病员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医疗舱单元的第二舱体内设置有折叠床位。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中主车载模块与辅助车载模块所采用的整体布局外壁结构相同,辅助车载模块可实现简单的改装成为主车载模块,通用性强;此外,主车载模块与辅助车载模块之间设置拓展模块进行衔接,便于医生与病员在车载模块与辅助车载模块之间进行移动,实现任意模块间的连接;这样的车载式结构能够实现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可随时随地进行工作,提高效率且能够使得辐射设备远离人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PET-CT移动医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所示的一种PET-CT移动医疗单元,包括主车载模块1和辅助车载模块2;所述主车载模块包括第一车载单元11和第一医疗舱单元12;所述第一医疗舱单元12设置在第一车载单元11上;所述辅助车载模块2包括第二车载单元21和第二医疗舱单元22;所述第二医疗舱单元22设置在第二车载单元2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迪森诺亚移动医院智能装备江苏有限公司,未经艾迪森诺亚移动医院智能装备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53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