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火蚁采集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5524.8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0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陆永跃;王晓亮;李慎磊;崔灿;皮爱韬;程西;金铁林;肖喜伍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火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诱 红火蚁 侧壁 隔离罩 内盒 采集器 引诱盒 开口 外盒 采集管 底端 顶端开口 向内凹陷 有效分离 轴向套装 诱饵 采集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火蚁采集器,包括:引诱盒、轴向套装所述引诱盒的隔离罩、与所述隔离罩连接的采集管;所述引诱盒包括引诱内盒、围绕所述引诱内盒的引诱外盒;所述引诱内盒包括具有开口的侧壁以及向内凹陷的顶端;所述引诱外盒包括具有开口的侧壁以及具有开口的顶端;所述隔离罩包括侧壁和具有开口的顶端;所述引诱内盒的侧壁底端与所述引诱外盒的侧壁底端连接;所述采集管与所述隔离罩的顶端开口连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红火蚁采集器,可以有效分离诱饵和红火蚁,提高红火蚁的采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昆虫捕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红火蚁采集器。
背景技术
在中国,红火蚁是一种入侵生物,其拉丁名意指“无敌的”蚂蚁,以难以防治而得名。其通用名,火蚁,则指被其蜇伤后会出现火灼感。红火蚁分布广泛,为极具破坏力入侵生物之一。
为了研究红火蚁的习性,并根据习性制定相对应的防治方法,需要采集在野外生存的红火蚁,而诱饵诱引是比较常见的蚁类采集方式。
然而,采用现有的诱饵诱引方式,通常会使采集到的蚁群中混杂有诱饵残渣,不易分离。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红火蚁采集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红火蚁采集器,包括:引诱盒、轴向套装所述引诱盒的隔离罩、与所述隔离罩连接的采集管;所述引诱盒包括引诱内盒、围绕所述引诱内盒的引诱外盒;
所述引诱内盒包括具有开口的侧壁以及向内凹陷的顶端;
所述引诱外盒包括具有开口的侧壁以及具有开口的顶端;
所述隔离罩包括侧壁和具有开口的顶端;
所述引诱内盒的侧壁底端与所述引诱外盒的侧壁底端连接;
所述采集管与所述隔离罩的顶端开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隔离罩的侧壁内表面贴合所述引诱外盒的侧壁外表面;所述隔离罩的侧壁高度不小于所述引诱外盒的侧壁高度。
可选地,所述隔离罩的顶端不与所述引诱内盒顶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采集管与所述隔离罩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引诱内盒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光滑。
可选地,所述引诱外盒的侧壁内表面光滑。
可选地,还包括:
与所述引诱内盒的底端开口连接的底盖。
可选地,所述采集管的外壁具有刻度。
可选地,还包括:
与所述采集管的开口连接的采集盖。
可选地,所述隔离罩的内表面光滑。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的红火蚁采集器包括:引诱盒、轴向套装所述引诱盒的隔离罩、与所述隔离罩连接的采集管;所述引诱盒包括引诱内盒、围绕所述引诱内盒的引诱外盒。引诱内盒放置诱饵用以引诱红火蚁,侧壁可避免诱饵掉出引诱内盒;引诱外盒有开口可使红火蚁从开口处爬完引诱内盒;隔离罩可封闭引诱外盒开口,避免红火蚁逃离。隔离罩顶端的采集管可采集红火蚁。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红火蚁采集器,可以有效分离诱饵和红火蚁,提高红火蚁的采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红火蚁采集器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红火蚁采集器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火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红火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55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线和鱼钩连接装置
- 下一篇:使用昆虫诱捕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