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中继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95569.5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4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冯毅;张涛;郭希蕊;蒋汉军;刘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155 | 分类号: | H04B7/155;H04B17/30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中继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中继方法及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避免放大无线中继设备覆盖范围内的同频干扰信号。包括:根据基站发送的第一无线信号确定预设信号参数;其中,所述预设信号参数包括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占用无线信道的特征量;根据第二无线信号确定第二信号参数;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参数包括用于识别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占用无线信道的特征量;将所述第二信号参数与所述预设信号参数进行对比,若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占用无线信道的特征量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占用无线信道的特征量相匹配,则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进行中继放大并输出,以使得所述基站接收中继放大后的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无线信号中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中继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的网络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一方面,移动通信用户的逐渐增加使得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需求加大;另一方面,受制于基站辐射或场地受限等问题的约束,使得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越来越困难。因此,依靠建设基站这种手段来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缝覆盖变得越来越困难。当前,利用无线中继设备对无线信号进行中继放大是解决移动通信网络无缝覆盖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具体的,可以通过将无线中继设备放置于基站覆盖的边缘区域的方式,来扩展基站的覆盖范围。
但是由于无线中继设备的接收范围内存在大量多径干扰、交调干扰,如果这些干扰信号处于无线中继设备的放大频段内,无线中继设备除放大正常的通信信号外,还会放大无用的同频干扰信号,使得产生更大的频谱污染,甚者干扰通信基站与终端之间的正常通信,但是现有技术并不能对无线中继设备覆盖范围内存在的同频干扰信号进行检测。因此,如何避免放大无线中继设备覆盖范围内的同频干扰信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中继方法及设备,用于避免放大无线中继设备覆盖范围内的同频干扰信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中继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基站发送的第一无线信号确定预设信号参数;其中,所述预设信号参数包括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占用无线信道的特征量;根据第二无线信号确定第二信号参数;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参数包括用于识别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占用无线信道的特征量;将所述第二信号参数与所述预设信号参数进行对比,若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占用无线信道的特征量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占用无线信道的特征量相匹配,则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进行中继放大并输出,以使得所述基站接收中继放大后的信号。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中继设备,该无线中继设备包括基带解析单元及控制单元;所述基带解析单元,用于根据基站发送的第一无线信号确定预设信号参数;其中,所述预设信号参数包括用于识别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占用无线信道的特征量;所述基带解析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无线信号确定第二信号参数;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参数包括用于识别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占用无线信道的特征量;所述基带解析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二信号参数与所述预设信号参数进行对比;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基带解析单元将所述第二信号参数与所述预设信号参数进行对比后,若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占用无线信道的特征量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占用无线信道的特征量相匹配,则将所述第二无线信号进行中继放大并输出,以使得所述基站接收中继放大后的信号。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中继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无线中继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其中,通信接口用于所述无线中继装置和其他设备或网络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无线中继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无线中继装置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中继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55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