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蓝光膜变镜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5677.2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6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点进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C7/10 | 分类号: | G02C7/10;G02C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光 复合纳米膜 镜片 凸出 纳米膜层 下凹 覆盖 防紫外线膜 光致变色膜 变色功能 基片中心 抗反射膜 抗氧化膜 厚薄 五加 变色膜 加硬膜 清洁膜 折射膜 光度 红光 硬膜 阻隔 占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蓝光膜变镜片,其包括基片,基片具有凸出正面与下凹反面;覆盖于凸出正面的第一复合纳米膜层;覆盖于所属下凹反面的第二复合纳米膜层;其中,第一复合纳米膜层由内至外包括第一防蓝光膜、第二防紫外线膜、第三抗反射膜、第四光致变色膜、及第五加硬膜,第五加硬膜覆盖于基片中心且占用基片80%面积;第二纳米膜层由内之外包括第一防红光膜、第二抗氧化膜、第三折射膜、第四温致变色膜、及第五清洁膜。本发明通过纳米膜层阻隔有害蓝光,同时具有变色功能,不受镜片厚薄影响,任意光度满足,避免以往效果不佳的麻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镜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蓝光膜变镜片。
背景技术
普通的防辐射镜片只能过滤紫外线及一定的电磁辐射,而不能过滤蓝光。全能型防蓝光镜片不但能够有效地隔离紫外线与辐射,而且能够过滤40%以上的蓝光,适合在看电脑或者电视时使用,大大降低了蓝光对眼睛的刺激,消除眼睛酸涩、发热或者疼痛等不适症状,缓解眼睛疲劳。相对于其他方法和措施,佩戴防蓝光镜片成为了保护眼部健康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人眼自身不能过滤蓝光,要减少蓝光对眼睛的伤害,一般需要佩戴专业级防蓝光镜片的眼镜,普通镀膜镜片只能过滤紫外线、电磁辐射。值得一提的是,过滤蓝光和近视眼镜是两回事,不近视的人也应该注意保护眼睛,免受蓝光的伤害。在使用电脑或手机时,佩戴一副防蓝光眼镜,可以大大减轻蓝光对眼睛的刺激,减缓眼睛酸涩、眼胀、疼痛等不适症状,缓解眼睛疲劳;夜晚开车时,有效减少眩光对眼睛的刺激,提高远景对比度,驾驶更安全,眼部更舒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防蓝光膜变镜片,通过纳米膜层阻隔有害蓝光,同时具有变色功能,达到偏光效果,避免以往效果不佳的麻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蓝光膜变镜片,其包括基片,基片具有凸出正面与下凹反面;覆盖于凸出正面的第一复合纳米膜层;覆盖于所属下凹反面的第二复合纳米膜层;其中,第一复合纳米膜层由内至外包括第一防蓝光膜、第二防紫外线膜、第三抗反射膜、第四光致变色膜、及第五加硬膜,第五加硬膜覆盖于基片中心且占用基片80%面积;第二纳米膜层由内之外包括第一防红光膜、第二抗氧化膜、第三折射膜、第四温致变色膜、及第五清洁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五加硬膜厚度为10纳米。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四光致变色膜与第四温致变色膜成蜂窝状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纳米膜层阻隔有害蓝光,同时具有变色功能,达到偏光效果,避免以往效果不佳的麻烦。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防蓝光膜变镜片示意图。
附图标记
基片10,第一复合纳米膜层20,第一防蓝光膜21,第二防紫外线膜22,第三抗反射膜23,第四光致变色膜24,第五加硬膜25,第二复合纳米膜层30,第一防红光膜31,第二抗氧化膜32,第三折射膜33,第四温致变色膜34,第五清洁膜3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点进光学眼镜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点进光学眼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56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树脂镜片
- 下一篇:一种可调谐超材料偏振器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