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中子能电站选址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95858.5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7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何满潮;赵思奕;乔亚飞;刘国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满潮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G06Q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涛;任默闻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中子 电站 选址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中子能电站选址方法及系统。该地下中子能电站选址方法包括:获取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每个排名对应的评价值和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每个排名对应的人数;根据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每个排名对应的评价值和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每个排名对应的人数,计算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权重;根据每个待选厂址的每项相关地质因素对应的多个评价条件,获得每个待选厂址的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评价值;根据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权重和每个待选厂址的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评价值,计算每个待选厂址的综合评价值;从多个待选厂址的综合评价值中选取最大值,将最大值对应的待选厂址作为地下中子能电站地址,以提高选址评估效率,推进清洁能源的安全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决策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地下中子能电站选址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电力需求日益增长,由此产生的气候问题、空气质量问题以及社会影响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中子能作为一种安全、清洁和高效的能源形式,在生产过程中几乎不排放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是目前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新能源,对于解决我国能源紧缺、优化产业结构、应对雾霾、改善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世界范围内在运行的核电站大多建于地上,不仅占地面积广、对电站周围环境要求严格,且一旦出现核事故,放射性物质随大气扩散,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日本福岛核事故表明,虽然核电极端事故发生概率极低,但后果十分严重,故部分国家开始重新审视核能的利用与发展,公众亦对核电安全产生担忧。对此,工程界提出借鉴水电站大规模的地下厂房建设经验,利用地下工程天然的抗灾能力和保护功能,在山区建设大型地下核电站,为我国安全发展核电开辟一条新路径。地下中子能电站是一个全新的产生清洁能源的地下电站,在国际和国内上都是首创。电站的能量产生系统,即中子能产生系统,采用铅或铅/铋低熔点液态金属作冷却剂,燃料循环为封闭式,可实现铀238的有效转换和封闭式燃料循环,并通过分离和嬗变技术,可以实现电厂废料的低毒低放射性处理。
地下电厂相对于地面电厂而言,主要区别是将电站能量产生系统及辅助厂房等建筑物置于地下洞室内。发展地下核电厂所需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适宜的、具备建设厂房所需的地下洞室群。地下中子能电站与地面核电厂相比,在以下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1)能量产生系统小型化;(2)省去大量冗余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3)核废料低毒低放,半衰期短;(4)核废料产生量小,换料周期长。这些差异决定了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选址与其他电厂选址存在差异,在厂址选择中需要有针对性的考虑评价影响因素。
目前国内对地下核电厂地下工程建设暂无或缺少具体要求,对地下核电厂选址评价也尚未提出过方法。同时,地下中子能电站与常规电站相比无论是从反应温度、体积、核燃料循环模式、核废料毒性放射性还是堆体结构形式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针对地下中子能电站的特点,开发适合其特点的选址评价方法,对于我国地下空间的科学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安全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现在已有基于地面内陆核电厂和滨海核电厂的选址方法并不适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中子能电站选址方法及系统,以提高选址评估效率,推进清洁能源的安全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中子能电站选址方法,包括:
获取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每个排名对应的评价值和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每个排名对应的人数;其中,每项相关地质因素有多个排名;
根据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每个排名对应的评价值和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每个排名对应的人数,计算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权重;
根据每个待选厂址的每项相关地质因素对应的多个评价条件,获得每个待选厂址的每项相关地质因素的评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满潮,未经何满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58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