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风量末端辅助加热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96529.2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7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海;王严杰;周江峰;陈启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89;F24F110/1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赵倩男;王莉莉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量 末端 辅助 加热 控制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风量末端辅助加热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涉及空调器领域。该方法包括:在送风系统调节送风温度后,延迟第一阈值时间检测变风量末端环境温度和实际送风量是否满足过冷保护条件,其中,过冷保护条件包括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小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实际送风量在预设范围内;在满足过冷保护条件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二阈值时间的情况下,启动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本公开系统优先调节变送风温度,再根据需要进行末端电加热辅助控制,在提高室内温度的同时,能够使得系统更加节能的运行。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风量末端辅助加热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变风量空调系统是全空气空调系统的一种方式,它是随着空调的舒适与节能要求而发展出来的一项空调系统。
变风量空调工程设计与应用中,尽管各舱室的空调末端均配置为自动温度控制的变风量末端装置,但由于空调系统庞大,各舱室负荷相差悬殊且随船舶航行移动变化,单靠集中式空调器给各舱室集中送风或变送风温度,往往容易导致个别舱室温度出现过冷,或者出现先过冷再回升温的不舒适性问题。
发明内容
现有解决舱室温度过冷问题时,系统功耗过高,节能效果差。
本公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风量末端辅助加热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在解决舱室温度过冷问题的同时,使得系统节能运行。
根据本公开一方面,提出一种变风量末端辅助加热的控制方法,包括:在送风系统调节送风温度后,延迟第一阈值时间检测变风量末端环境温度和实际送风量是否满足过冷保护条件,其中,过冷保护条件包括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小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实际送风量在预设范围内;在满足过冷保护条件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二阈值时间的情况下,启动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启动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包括:根据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初始化加热器的发热功率;根据环境温度、设定温度和采集环境温度的周期,利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式调节加热器的发热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初始化加热器的发热功率包括:在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小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初始化加热器的发热功率为第一发热功率;在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大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初始化加热器的发热功率为第二发热功率;在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大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初始化加热器的发热功率为第三发热功率,其中,第三温度阈值小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其中,第一发热功率大于第二发热功率,第二发热功率大于第三发热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发热功率的值为100%;第二发热功率的值为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的绝对值与第四温度阈值的绝对值之比;其中,第四温度阈值的绝对值大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与第三温度阈值之差的绝对值;第三发热功率的值为0%。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大于等于第五温度阈值,且加热器的发热功率小于发热功率阈值的情况下,停止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制冷模式下,预设范围根据最小送风量确定;在制热模式下,预设范围根据最大送风量确定。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变风量末端辅助加热的控制器,包括:过冷条件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在送风系统调节送风温度后,延迟第一阈值时间检测变风量末端环境温度和实际送风量是否满足过冷保护条件,其中,过冷保护条件包括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小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实际送风量在预设范围内;辅助加热启动单元,被配置为在满足过冷保护条件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二阈值时间的情况下,启动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助加热启动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初始化加热器的发热功率;根据环境温度、设定温度和采集环境温度的周期,利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式调节加热器的发热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65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