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SNAD工艺中通过控制混合液特性减缓膜污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6596.4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4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广青;郭佳;苏本生;刘小锦;刘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08 | 代理人: | 王宇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膜污染 控制混合 工艺操作 污染因子 运行成本 混合液 可恢复 清水洗 疏水性 污泥 通量 原膜 能耗 污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SNAD工艺中通过控制混合液特性减缓膜污染的方法,将SNAD工艺与MBR结合,通过控制污泥混合中SMP、EPS、粘度、相对疏水性等参数实现减缓膜污染。本发明通过调节混合液中的污染因子,可降低膜污染速率,膜污染周期可达100天;受到污染的膜经清水洗后,可恢复原膜通量的95%。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工艺操作简单,有利于显著降低运行成本,减少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SNAD工艺中通过控制混合液特性减缓膜污染的方法。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具有将微生物处理工艺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从而对废水达到高效处理的特点,较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具有出水水质好、污泥产量低等优势。在微氧条件下,将MBR与SNAD工艺相结合,具有占地面积少、易于操作控制等优点。但对于MBR运行稳定性和工艺经济性存在最大的问题是膜污染。膜组件的清洗及更换无疑会增加运行成本,对膜污染成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使得找到合适的运行条件,这对提高膜使用效率,减少运行成本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在微氧MBR膜生物反应器SNAD工艺条件下,采用膜孔径为0.3μm的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PVDF)组件,以膜恒定出水量为标准,通过TMP检测膜污染变化,通过对污泥混合液中膜污染因素加以控制以减缓膜污染速率:
一种在SNAD工艺中通过控制混合液特性减缓膜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SNAD工艺与MBR结合,通过控制污泥混合中SMP、EPS、粘度、相对疏水性参数实现减缓膜污染。膜污染周期可达100天;受到污染的膜经清水洗后,可恢复原膜通量的95%。
进一步的,膜通量为7.5L/(m2h),以葡萄糖作为进水基质中的碳源,进水COD为200mg/L,反应器中溶解氧控制在0.3-0.6mg/L,pH值在7.8-8.1,温度在35℃。
进一步的,污泥状态有絮体和颗粒两种存在方式,采用高污泥浓度和低负荷的运行方式,污泥浓度为15.0-16.5g/L,通过膜组件作用将污泥全部截留在反应器中,污泥龄无限长,膜组件采用间歇出水方式,每出水12min,停歇3min。
进一步的,污泥混合液中SMP浓度在4.5-7mg/L,EPS浓度在90-130mg/L,污泥混合液中SMP中PN/PS范围为0.1-1.3,EPS中PN/PS范围为1.5-3。具体的,可将蛋白质和多糖总和视为SMP与EPS浓度。
进一步的,混合液中污泥粘度为0.7-0.8mPa.s。
进一步的,随着膜污染阻力的增加,LB中PN/PS比例增加,污泥混合液相对疏水性RH控制在35%-60%。
进一步的,混合液中Zeta电位在-13.2mV~-18.2mV。Zeta电位绝对值的增加导致污泥分子间静电斥力增加,故需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
本发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在微氧条件下,将SNAD工艺与MBR系统相结合,较小的曝气量产生的剪切力对膜污染冲刷作用较弱,通过调节混合液中的污染因子,可降低膜污染速率,对膜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发现,在膜内外表面都附着大量污染物;对各部分膜污染贡献率分析,膜本身Rm为4%,由孔隙堵塞RP所造成的膜污染占24%,由SMP主要造成的凝胶层污染Rb占37%,由EPS主要造成的滤饼层污染Rc占35%。在污染前期,跨膜压差TMP先呈快速上升趋势,随后平缓,在污染一段时间后,又快速上升至临界通量,完成一个污染周期,共100天。膜污染的速率在前、中、后期分别为0.5kpa/d、0.18kpa/d、0.64kpa/d。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工艺操作简单,有利于显著降低运行成本,减少能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65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