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层不可及孔隙体积确定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97225.8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53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赵传峰;张鑫;曹博文;王冰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天尧;任默闻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可 孔隙 体积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层不可及孔隙体积确定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测试储层的所有孔隙孔径数据,将所有孔隙孔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顺序进行排列;获得聚合物的所有分子团粒径数据,将所有分子团粒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顺序进行排列;对排序后的所有孔隙孔径数据和排序后的所有分子团粒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分析结果,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测试储层的不可及孔隙体积IPV。该方案根据聚合物分子团的粒径分布和储层孔隙孔径分布数据直接计算出不可及孔隙体积IPV,就无需通过室内驱替实验进行测定,从而缩短测试时间,节约测试成本,提高测试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层不可及孔隙体积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聚合物驱是一种重要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它通过往储层中注入聚合物溶液改善流度比来提高原油采收率。溶液中的聚合物分子是具有一定回旋半径的柔性高分子团。当这种分子团在多孔介质中运移时只能进入其中孔径较大的一部分孔隙,剩余的部分孔隙是不可进入的。不可及孔隙体积(Inaccessible Pore Volume,以下简称IPV)指的是外部介质不能进入的那部分孔隙体积占总孔隙体积的比例。IPV的存在会降低聚合物驱的波及范围,不利于原油采收率的提高。在制定聚合物驱方案时,储层的IPV是一项重要的参数。准确简便地确定IPV对于聚合物分子量筛选以及聚合物溶液用量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IPV均是通过室内驱替实验的方法测定的。在专利1(申请号:CN201510039318.5,专利名称:《聚合物的不可及孔隙体积和不可入孔隙半径的测定方法》)中,孔隙体积减去孔隙中存留的聚合物体积即为聚合物的IPV。其中,孔隙中存留的聚合物体积等于注入聚合物的总体积与产出聚合物的总体积之差。产出聚合物体积等于每一份产出液中所含聚合物体积之和。产出液中聚合物浓度应该是连续降低的,但该专利把产出液中聚合物浓度视为台阶状离散降低,故该专利得到的IPV存在较显著的误差。
文献1(1995年6月发表于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第17卷第2期第56-59页的文章《一种计算聚合物驱不可进入孔隙体积的新方法》)利用通过半渗透隔板法或离心机法测定的油驱水毛管压力曲线计算聚合物驱的IPV。该方法涉及到聚合物溶液的流动指数和储层迂曲度,但是这两项参数均需通过实验确定,测试误差较大。文献2-5(文献2为2010年11月发表于断块油气田期刊第17卷第6期第755-758页的文章《改性淀粉聚合物溶液在孔隙介质中的不可入孔隙体积效应》、文献3为1996年6月25日发表于油田化学期刊第13卷第2期第142-144页的文章《新疆露头岩芯的不可及孔隙体积及相关性质》、文献4为2003年12月发表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第10卷第6期第56-58页的文章《利用聚合物驱产出液浓度剖面模型确定不可入孔隙体积和滞留孔隙体积》、文献5为1972年10月发表于Society of PetroleumEngineers Journal第488-452页的文章《Inaccessibe Pore Volume in PolymerFlooding》)提出,可利用注入溶液的突破前缘、突破后缘、聚合物后缘的物质平衡与后缘流动曲线之间的包络面积等四种方法确定聚合物驱的IPV。有的方法因为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所以存在周期长、成本高的缺点;其它的方法因为无标准的实验测试程序可用以及测试结果的解释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测试精度不够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层不可及孔隙体积确定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不可及孔隙体积IPV测试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层不可及孔隙体积确定方法包括:
获得测试储层的所有孔隙孔径数据,将所有孔隙孔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顺序进行排列;
获得聚合物的所有分子团粒径数据,将所有分子团粒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顺序进行排列;
对排序后的所有孔隙孔径数据和排序后的所有分子团粒径数据进行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72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