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膺架的公轨共建高架的墩柱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7273.7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4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龚韬;邵风行;刘薇;杜海洋;陈伟军;李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慈溪夏远创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6 | 代理人: | 金弘毅 |
地址: | 315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墩柱 系梁 承重架 立柱 钢筋笼 斜立柱 直立柱 加工 盖梁 公轨 浇筑 长方体框架结构 承重体系 钢筋加工 施工场地 整体吊装 搭设 施工 运输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膺架的公轨共建高架的墩柱施工方法,墩柱包括立柱和立柱上的盖梁,立柱按钢筋笼分为系梁、系梁下的直立柱和系梁上的斜立柱,集中加工墩柱的钢筋笼和作为承重体系的承重架,加工完成后运输到施工场地;承重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搭设承重架至对应高度,配合墩柱的浇筑,浇筑顺序从下至上依次为直立柱、系梁、斜立柱、盖梁。本发明采用“集中加工,整体吊装”的形式,在确保加工精度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钢筋加工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架桥梁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采用膺架的公轨共建高架的墩柱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逐渐进入家庭,使得社会车辆保有量剧增和城市空间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堵已成为常态,城市交通向高空或地下发展势所必然。在道路周边建筑物密集,街道又难于拓宽的情况下,采用高架桥可以疏散交通密集度,提高运输效率。目前国内大型城市中高架桥梁建设已形成规模,仍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高架桥梁有着往多层方向发展的趋势。
采用“主线高架+地面辅道”的建设形式,使高架桥为公轨共建,双层桥梁一体化布置,上层为公路桥梁,下层为轨道区间桥梁,可以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双层高架的墩柱下部直立,在系梁以上向两侧外伸,其结构比普通墩柱复杂,安装定位精度要求高。普通的施工方法采用的承重支架占地面积大,并且搭设耗时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膺架的公轨共建高架的墩柱施工方法,采用“集中加工,整体吊装”的形式,在确保加工精度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钢筋加工工期,并且采用膺架代替部分承重支架,占地面积小,在施工的同时还可保证地面上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便于施工车辆的行驶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墩柱包括立柱和立柱上的盖梁,立柱按钢筋笼分为系梁、系梁下的直立柱和系梁上的斜立柱,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集中加工墩柱的钢筋笼和作为承重体系的承重架,加工完成后运输到施工场地;
第二步:承重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搭设承重架至对应高度,配合立柱的浇筑,浇筑顺序从下至上依次为直立柱、系梁、斜立柱;
第三步:在下层基础上继续叠加搭设承重架至盖梁对应高度,盖梁下方对称分布有两排两列的承重架;盖梁包括与斜立柱连接的交接段;
第四步:在每组承重架上方对称放置两根与系梁垂直的第三主梁,在第三主梁上方放置膺架,在膺架上方对应盖梁的位置处,等间距放置若干根与第三主梁平行的第三分配梁;在第三分配梁上方对应交接段的位置处,对称放置两根与第三分配梁垂直的副分配梁,副分配梁位于斜立柱两侧,避免对斜立柱造成干扰;
第五步:在每根第三分配梁上方等间距搭设若干根通过下槽钢连接的立杆,位于立杆底部的下槽钢与第三分配梁垂直;在每根副分配梁上方等间距搭设若干根通过下副槽钢连接的立杆,位于立杆底部的下副槽钢与副分配梁垂直;
第六步:在立杆上方搭设盖梁的底模,然后整体吊装盖梁的钢筋笼;
第七步:安装盖梁的侧模,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膺架包括两根互相平行的第一杆和两根互相平行的第二杆,第二杆位于第一杆正下方,第一杆之间通过四根与其垂直的第三杆互相连接,第二杆之间通过四根与其垂直的第三杆互相连接,上下对应的第一杆与第二杆之间对称连接有位于两端的第四杆,第四杆与第一杆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杆与第二杆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上下对应的第一杆与第二杆之间还对称连接有若干根辅助杆,辅助杆与第一杆、第二杆和第四杆配合形成多个直角三角形结构,第一杆和第二杆与第三杆的连接处均设有螺栓连接板,第三主梁位于辅助杆与第二杆连接点的正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72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